1. 首頁
    2. 以太坊有多少礦工(今天你有給以太坊礦工打工嗎?)

    以太坊有多少礦工(今天你有給以太坊礦工打工嗎?)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來源:風火輪社區

    原文標題:今天你有給以太坊礦工打工嗎?

    作者:佩佩

    很多人表面上是defi潮流農民,今天挖紅薯明個種玉米的(海外defi圈的梗,將挖礦比作農民耕種獲得收益),但實際上可能只是以太坊礦工們的打工小弟。

    大家好,我是佩佩,上圖是昨天紅極一時的yam的價格走勢,原先因rebase增發產生了價格下跌,還算是能預料到的,不過沒想到的是在今天下午,因rebase函數中存在一個無法修復的漏洞,有可能導致增發時產生比預計更多的代幣,使得代幣失去了其對鏈上治理的控制能力,治理合約遭到永久破壞,這也致使大概75萬美金的curve代幣將永久鎖定在合約內,無法提出。

    看平臺鎖定的資金還有3億美金,退出的占比不高,暫還不知道這個在一周做出來,并在一夜爆款的defi產品后續的命運。

    昨天專門做了一期關于uniswap之類的經驗談,特別在幣乎上有收到一些反饋,看來幣乎上這種具有新思維模式、以及希望學習的朋友還是不少。

    不過其實我更希望的是你們能了解到這個圈子里面正在發生些什么,至于是不是說要進來“接盤”,我覺得是:

    兄弟,慎重。

    特別是看今天yam的這個事情,以及目前以太網的狀態,都不是特別好的信號,接下來是要謹慎謹慎再謹慎。

    需要注意兩方面問題:

    1. 今天的你到底是在耕種擼錢還是在給以太坊礦工們打工?

    現在以太坊網絡夸張到什么程度,當各種500人群聊中各種代碼刷屏之時,隔壁的礦工在悶聲發大財,據說現在以太挖礦3個月就能回本,每天手續費收入已經高過了區塊獎勵。

    而這個手續費消耗:

    可以看下,排在前面的基本都是defi類項目或交易所,其中uniswap大賭場就占到了18%的消耗,誰能想到礦工兄弟們有一天也能過上交易所老板那種抽抽水的躺賺生活。

    最新的網絡狀況,轉賬平均消耗是275gwei,對應到手續費的價值是2.24美元一筆:

    這是需要等待時間的,像要能實時交易的話,手續費最好設置在2.99刀。

    而這還是最基本的轉賬操作,對于挖礦中復雜一點的操作,動輒一次十幾刀都是正常的,像下圖就是一個YAM提取,花了13刀:

    還有像uni這樣的兌換一次需要執行兩步操作,我今天測試了一筆,總共花掉0.045eth(大概是17刀),簡直了。

    而要在uni上弄一個代碼,一買一賣幾十刀就沒了,這什么意思呢,如果拿1000刀來uni上玩,交易來回一次5個點就沒了,如果心態不穩,再追漲殺跌兩次,就算這個標的翻倍了,又能賺多少呢?

    就傳統千二手續費的交易,還不少韭菜每年交易賺不回手續費的,更別說現在這個狀況,那你說拿1萬刀來玩,但很多幣流動池子里也就千把個eth,一股腦買進去都可以給別人抬轎了。

    如果gas費持續高位不能緩解,這就是一個死結,手續費的高漲,也表明了市場中的投機泡沫,現在是很多人還沉浸在夸張的收益上,不那么在意手續費,我已經聽到有群內的大佬一天就消耗上千刀的手續費,想想他得盈利多少,而這些盈利又從哪里出來,這個東西是無法長期持續,就像17年那會比特幣轉賬一筆大幾百塊錢,后面發生了什么呢,一旦賺錢速度趕不上手續費消耗,資金撤離,恐怕也是離一地雞毛不遠。

    所以,我個人是偏向于,現在這個情況,盡量少參與uni發行的項目,每項操作前,一定要想好,因為誰也不知道,我們最終是不是僅是在給以太坊礦工們打工!

    2. 你真的知道我們在玩一個什么樣的游戲嗎?

    defi替代cefi?或許吧,但恐怕不是現在,在外面那些大V冠冕堂皇的說詞背后,我們所看到的一個個網紅項目更多的也只是一個個數字游戲。

    像昨天的yam,其實說白了就是通過存入資產的多少來獲得新幣,和開放式金融有什么關系呢,唯一說有關系的就是很開放的引入了comp\link\ampl等八類erc20資產作為存入資產品種,也帶動了這些項目的價格飆升。

    現在流行的都是說我們無預挖、項目方0籌碼,還有什么完全沒有宣發,擺出一副去中心化誰都能來賺錢的面孔,但實際上呢?

    海外網友有扒出一個地址:

    0x3BA21b6477F48273f41d241AA3722FFb9E07E247

    這個地址昨天是直接懟進去3萬個以太坊,價值近1200萬美元,再追溯一下這3萬個weth是從compound上面借的:

    相當于做了一個復合挖礦,抵押穩定幣進去借出eth可以獲得一份comp收益,然后借出的再放到yam上挖。

    而更那啥的是,這么多錢咱們看著很沖動,就打進這個沒進行過審核的合約里了,人家可還真是做了資金管理,這個賬號目前的總資產有2.8億美元,這一部分挖礦只占到了3.5%.

    看賬戶里應該是一直混跡在各種平臺上挖礦:

    這算是一個defi大鯨了,地址里面上千萬在玩各類defi的也不在少數,而所謂的去中心化,實質上要么是被項目方要么就是被這種大鯨掌控。

    通常這種幣剛開始挖,就沒啥流通,大戶們是有動力做一個高價,展現出幾十倍的年化,來起到營銷效果的。

    那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我們在這場游戲中有何優勢,你能玩的過這些大鯨嗎,恐怕最好的情況就是跟著喝點湯了。

    結語

    yam漏洞事件有側面反映出現在市場的投機情緒,不管是玩家還是項目方,沒有人真正想過未來,眼里都是當下的APY(收益率),這是難長期持續的,未來不管是投defi還是七七八八的下一個熱點,都需更謹慎。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