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數字人民幣可以提現嗎(數字人民幣接入支付寶,以后提現不收手續費了?)

    數字人民幣可以提現嗎(數字人民幣接入支付寶,以后提現不收手續費了?)

    聽說數字人民幣接入支付寶了?

    這幾天,有眼尖的網友發現,在支付寶APP的個人信息界面新加了一個“數字人民幣”的選項欄。

    支付寶中數字人民幣選項卡

    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已經進入數字貨幣的時代了?是不是說我們以后提現就不用收手續費了呢?

    這幾天我查了數十萬字的資料,想要跟大家一起聊一聊數字貨幣這玩意兒,有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

    數字人民幣和支付寶

    有人說,數字人民幣和支付寶一樣的,都相當于是個錢包。

    要說把支付寶比作錢包,還有點兒形象。但數字人民幣真不是,可以肯定地說,數字人民幣就是錢,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跟毛爺爺是一樣的。

    大家之所以覺得數字人民幣跟支付寶一樣,主要還是在使用流程上面給大家感覺是一樣的。

    在支付寶內,“數字人民幣”模塊與花唄、銀行卡等并列。開通的時候,會提示你選擇匿名使用和實名使用,兩者的區別是實名使用可以享受更高權益的數字人民幣錢包。

    數字人民幣錢包分為一類、二類、三類和四類。

    這其中,一類數字錢包具有無余額上限、單筆支付限額、日累計支付限額及年累計支付限額,二類數字錢包具有50萬元余額上限、單筆支付5萬元限額、日累計支付10萬元限額的交易限額……

    大家熟悉不?銀行卡也有這么分的。

    所以說,數字人民幣錢包對應的是銀行卡,而數字人民幣對應的就是卡里的錢。

    從貨幣發展的歷史去看,或許更容易理解。

    錢的歷史

    我國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一開始使用的是海貝,這也就是為什么漢字里很多跟“價值”有關的字中都包含“貝”,比如貴、貧、賤等等。

    后來隨著商品交換得越來越多,需要使用的海貝也就越來越多,但海貝沒那么容易獲得,而且還容易損壞,怎么辦呢?找東西代替啊!所以到了商朝的時候就出現了銅貝。

    后來到戰國時期,每個諸侯統治轄區流通的錢幣都不太一樣,主要分四個體系:鏟幣、刀幣、環錢、楚幣(蟻鼻錢)。咱們國家的文字是象形文,錢幣的叫法也一樣,所以大家隨意想象一下,大概就知道這四種錢幣都是個什么形狀。

    直到秦統一六國之后,秦始皇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統一了錢幣的形狀和重量,就是我們后來熟悉的外圓內方的“銅錢”。

    那紙幣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呢?北宋的時候,大家發現銅料不夠用了,咋整?繼續找替代品唄!

    一開始找的是鐵,但是鐵錢太重了!在《宋史》里面有記載,當時買一匹布,就要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大家想想那畫面,出去吃個飯,還要帶幾十斤鐵,太難了。

    這個時候,紙幣就應運而生了,輕便、好帶,往袖口里一揣,走遍天下無敵手。

    到了新中國成立,紙幣徹底代替了貴金屬,成為了主流的流通貨幣。

    而現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們使用現金的情況也越來越少。我們對于錢的概念,早就轉化成了銀行卡、余額寶里的那一串串數字。

    要說這種轉變,也不是這幾年突然轉變的。

    我媽像我這么大的時候,對于錢的概念除了小抽屜里常常放著的零花錢,就是存折上那一串數字。

    由此可見,因為銀行的出現,人們對于錢的概念早都是一串數字了。但為什么,直到現在,才有了數字人民幣呢?

    這緣于一項技術的成熟——區塊鏈。

    區塊鏈和比特幣

    區塊鏈是一個技術問題,涉及到現代密碼學的歷史演進、哈希算法、分布式共享賬本與工作量證明機制,聽起來就很復雜。

    我通過查資料加上我的理解來粗淺地說一下,不想看的可以直接跳過。

    我們可以把區塊鏈看成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參與記賬的大賬本。這個大賬本最大的特點有兩個:

    一個是自由開放,任何人都可以競爭記賬權,而且其他人也可以做驗證;

    另一個是難以篡改,這個賬本中的每一條數據都是關聯的,只要你想改變其中一條數據,那么后面所有的數據都會發生變化。這就意味著除非你掌握了50%的全網算力,才能篡改上面的數據,這在理論上認為基本是不可能的。

    數據的難以篡改和多方共同維護帶來了數據的高度可信,那么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使用數字貨幣交易了。

    將區塊鏈技術帶進人們視野的是大名鼎鼎的“比特幣”。很多人問,比特幣到底算不算是貨幣?

    在我國比特幣被定性為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美國也是將其定義為大宗商品。

    比特幣更多的是一種數字資產,就跟好多人投資買房一樣,買的是房價大漲。持有比特幣的人也都希望比特幣能夠大漲。

    除了比特幣,這些年還出來了各種幣,比如以太幣、狗狗幣等。可以說,有的人的確是靠著這些虛擬貨幣,擁有了上千萬的資產,但大多數人都是被收割的韭菜。

    就跟玩股票似的,20%的人賺錢,80%的人賠錢。

    既然是這樣,央行為什么還要研發數字貨幣呢?

    央行為啥研發數字貨幣?

    首先,貨幣的迭代本來就是一種自然選擇的結果,就跟人類的進化似的。

    “錢”本身就是為了方便人們生活而存在,人的生活在變化,“錢”的形式肯定也要與時俱進。

    貨幣的數字化就是一種趨勢。

    這種趨勢有兩個層次:一個是將現有貨幣電子化,這一層基本上已經實現了,大家想想,你有多久沒有使用毛爺爺買東西了?

    另一個層次是完全改變系統,發行新的數字貨幣,以取代現有貨幣。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顯然,央行的數字貨幣研發已經完成,正在公測階段。

    其次 ,有人說這是戰略。未來人民幣跟美元等主權信用貨幣之間的博弈,牽扯到全球金融紅利的最終分配情況,中國肯定不滿足于僅僅停留在分享人口貿易紅利階段,而金融紅利需要強大的貨幣信用和金融結算網絡來支撐。

    美元就算走到窮途末路,人民幣結算系統也很難在結算和支付方面對美元系統取而代之,因為交易習慣要改變起來是非常困難的,除非完全顛覆原有的交易模式。

    數字貨幣對于人民幣來說或許是個機會。

    最后,說點兒實際的,數字貨幣接入支付寶之后,以后提現是不是就不收手續費了?從數字人民幣錢包轉賬肯定不需要,就跟從掌上銀行轉入轉出是一樣的。但是從余額寶轉出,還是會收手續費!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