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詐騙警方怎樣追蹤(重慶警方破獲一起“區塊鏈”詐騙案 2000多人被騙近2000萬元)
虛擬貨幣是時下熱門話題,插上區塊鏈的翅膀,引起不少有投資需求的市民關注。然而,打著這些新概念的旗號,背后還有所謂的專家背書,虛擬貨幣真的值得投資嗎?明天(5月15日),是全國公安機關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九龍坡區公安分局通報一起集資詐騙案件,犯罪團伙就正是利用這些概念進行炒作,騙取了全國2000余名群眾近2000萬元!
投入十萬后發現被騙
人到中年,陳先生一直想在事業上尋求突破,可他試過各種投資理財,都沒有得到太理想的效果。陳先生認為是自己文化程度不高造成的,高中學歷的他,希望有專業的人“帶他飛”。
2018年10月,陳先生終于遇到了機會,他在朋友的介紹下參加了一場關于區塊鏈的講座。在他看來,這場講座太正規、太專業了——講課的都是知名專家學者,雖然對“區塊鏈”“虛擬貨幣”他只是一知半解,但他知道,這是近年很火的概念。
陳先生很快就花10萬元認購了50000個所謂的ACC通證,因為按照宣傳,這個通證不僅會有近10倍升值,還可以購車、購房、旅游,怎么都不會虧,而且發售該虛擬貨幣的方某,頂著某院所經濟模式研究所執行所長的頭銜,應該不會有錯。
一開始,陳先生看著賬面上的通證升值,還偷著樂,感覺自己很快要賺大錢。但接下來,他發現所謂的商城無法用通證購買物品,形同虛設。最后,他發現這個ACC通證交易流通竟然是一種“私下對沖”模式,即需要介紹新會員然后獲得所謂的“返利”。
“這錢不就是新會員認購的錢嗎?”陳先生這才報了警。
“區塊鏈”項目只是手機軟件
2019年11月,接到群眾舉報的九龍坡區公安分局經偵支隊對該案件進行立案偵查。隨后警方查明,2018年7月底,犯罪嫌疑人方某、蘇某、胡某、李某以九龍坡區一公司為主體,推銷ACC通證項目實施集資詐騙行為。該犯罪團伙以ACC區塊鏈通證項目為噱頭,以高額回報為誘餌,誘騙不特定群眾投資。
犯罪嫌疑人方某為該項目發起人、設計人、老板,負責宣講、拉名人站臺,吸引不特定群眾來購買ACC通證,開發推出ACC通證項目APP,收取會員購買ACC通證的大部分款項,私下劃撥ACC通證抵償自身債務;犯罪嫌疑人蘇某為主體公司法人,其為ACC區塊鏈通證項目提供辦公場地,通過擔任該項目高管,對外發展團隊吸收會員,明知ACC通證無價值,仍然向他人售賣。犯罪嫌疑人胡某擔任該項目大中華區運營官,開發市場,售賣ACC通證;犯罪嫌疑人李某負責ACC通證項目整體運營,完善方某集資詐騙方案,使ACC通證項目更有吸引力。方某等人公然宣稱ACC通證合法、具有價值、可以購物、交易、流通,爾后又推出ACC通證錨定土地、購買平行進口車、購買廉租房等項目。
后經公安機關查證,ACC通證項目系方某找人設計的一款ACC通證手機APP軟件,方某控制價格和撥付,ACC通證不合法、無價值、不能交易流通、也未錨定土地、不能用于購買平行進口車、不能用于購買廉租房,該項目宣傳均系虛假宣傳,屬于詐騙行為。2020年6月,方某、蘇某、胡某、李某等主犯相繼落網。
警方提醒理性看待區塊鏈
事實上,銀保監會等五部門在去年就發布提示稱,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并非真正基于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此類活動以“金融創新”為噱頭,實質是“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系。廣大公眾應理性看待區塊鏈,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應當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切實提高風險意識;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應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
警方提醒:非法集資是一種犯罪活動,類似上述虛擬貨幣交易,違反金融常識,交易手法存在隱瞞事實、弄虛作假的重大嫌疑,很大程度上是以虛擬貨幣交易為名,行集資詐騙之實,觸犯《刑法》相關規定,具有不能控制、不可規避、無法轉移的合規、財務和法律風險。因此,市民要做的就是理性對待,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守住錢袋子。一旦發現被騙,應力所能及地搜集、整理證據,然后提交給公安機關,積極配合公安機關調查。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 譚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