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比特幣停止挖礦(金融委表態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 新一輪礦場出海潮或將到來)

    比特幣停止挖礦(金融委表態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 新一輪礦場出海潮或將到來)

    5月22日,本是幣圈一年一度的比特幣披薩節。這個為了慶祝2010年美國佛羅里達州程序員Laszlo Hanyecz成功用10000BTC購買到2盤披薩,比特幣首次實物交易的節日,一直是幣圈人共吃披薩慶祝的狂歡節。可在今年的比特幣披薩節的前一天,幣圈迎來了壞消息。

    5月2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五十一次會議,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金融領域重點工作。會議指出,強化平臺企業金融活動監管,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范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

    對于這個消息,記者詢問多位礦業資深人士,均表示,很突然,還在觀望。

    雖然今年以來,部分地方政府對比特幣挖礦的監管一再收緊,如5月18日,內蒙古發改委發布《關于設立虛擬貨幣“挖礦”企業舉報平臺的公告》,針對四類虛擬幣“挖礦”企業,設立舉報平臺,全面受理信訪舉報,意在堅決清退虛擬貨幣挖礦。但在大多數比特幣礦圈從業者看來,這只是區域性政策,內蒙古是大多頭部礦場早年間就陸續退出轉移的地區,整體來看,國內全面禁止比特幣挖礦業可能性較小。

    某幣圈資深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解讀金融委會議提出的表述,公司化運作的比特幣礦場大概率是會被禁止的,但應該不會直接叫停,具體操作應該會給礦場一定的清退期限。但因為比特幣礦業其實已經是這個行業比較溫和的領域,本質上就是賣設備和運行設備,所以如果是個人買賣設備和運行挖礦,可能監管也比較難清退到這個層面。但礦場的政策導向目前比較明確,但需要看未來具體的落地文件細則。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未來具體出臺的細則文件,或將重演2017年-2018年國家清退ICO后虛擬貨幣交易所集體出海的局面,那就是比特幣礦業也集體出海,運作實體搬家,結果是北美礦場紅利。

    “朋友圈已經有搞礦業投資的人開始收國內的二手礦機打算運到海外去了。其實最近一兩年因為針對挖礦的地方性政策時有變化,并不太穩定,所以不少投資者在過去一兩年就開始布局海外礦場,希望應對政策風險了。”他表示。

    從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中獲悉,不少頭部礦場近年加緊了海外礦場布局,中亞和北美是主要布局方向。但受疫情影響,布局速度受限,但政策出臺或將加速其海外布局。

    從2017-2018年那次大清退的經驗來看,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要求立即停止各類代幣發行(ICO)融資活動(簡稱九四政策),同時也封鎖了一批虛擬貨幣交易平臺。

    但禁令之后,這些平臺隨即轉場海外,在塞舌爾、伯利茲等國內監管鞭長莫及的國家和地區繼續存在并保持活躍交易。此后,央行組織屏蔽“出海”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8年5月,已屏蔽包括火幣網、幣安網等110個網站。有關部門同時從支付結算端入手持續加強清理整頓,多次約談財付通、支付寶等非銀行支付機構,要求其嚴格落實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相關業務的要求。

    但即便國內采取多種措施,距離那次大清理已經過去三年有余,交易所通過出海依然生存良好。

    因而在不少幣圈人士看來,后續預期將出臺的針對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的監管文件,將導致又一輪礦場的出海潮。

    但也有業內人士對礦場出海的成功與否提出了質疑,畢竟在2018年就有不少專家學者針對當時交易所出海的現狀提出了反思和建議。比如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就提出,國內監管部門無法制止交易所的海外運營,若想有效制止虛擬貨幣交易,就要把境內通往境外的交易渠道封閉,并呼吁應當提升我國金融監管的科技化水平。而隨著我國金融監管能力的提升,這一輪監管打擊比特幣挖礦業,只是吹響了信號,但后續的一切,都還在路上。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