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怎么區分區塊鏈的真假(忽悠:神化的區塊鏈,真假的元宇宙)

    怎么區分區塊鏈的真假(忽悠:神化的區塊鏈,真假的元宇宙)

    在中國,永遠是騙子先行!

    人類社會任何技術的發明應用,本質都是為了提高社會的生產效率。而所謂區塊鏈、元宇宙技術本質不過是幾種早已成熟的技術的大雜燴,,冗余且十分低效,除了提高了洗錢和詐騙的效率以外,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毫無貢獻。

    比如所謂的智能合約,即不智能,也非合約。我看有人還說,如果有了智能合約,就可以跟老板簽一份放區塊鏈上,如果明年銷售業績提升30%,就加薪10%,由于區塊鏈不能篡改,不能抵賴,所以老板必須得執行,說得有板有眼,不懂行的愣一看,好像還真是那么回事。但仔細一想,問題就來了。首先,在區塊鏈上如何證明你真的達到了30%業績提升?即便真的達到老板耍賴如何執行?也就是說,如果區塊鏈真這么厲害,要法院和仲裁干什么。

    正規的數字貨幣未來發展的形式無外乎幾種,要么就是論壇幣形式,或者類似股票的權益憑證等。問題是論壇幣和股票之前,本來也都電子化了,區塊鏈來了到底改變了什么呢?

    所有想把TOKEN和應用場景結合起來的人最后都很痛苦,最后他們會發現區塊鏈技術就是脫褲子放屁,自己辛苦搞半天,干嘛不自己作為中心關心門來收錢?最后這些人都產生了價值的虛無感,最終精神崩潰,只能發幣瘋狂收割韭菜,一邊嘴里還說著我是個好人之類的奇怪的話。

    比特幣和區塊鏈概念從誕生到今天已經快10年了,很多人說區塊鏈技術在爆發的前夜,但這個前夜好像是不是有點過長了啊。朋友,跟三體里的長夜有一拼啊。都說區塊鏈技術像是90年代初的互聯網,可是90年代初的互聯網在十年發展后,已經出現了一大批偉大的公司,阿里巴巴在99年都成立了,區塊鏈怎么除了幣還是幣呢?因此,之前幣圈鏈圈還涇渭分明,互相瞧不起,但這兩年鏈圈逐漸坐不住了,想著是不是趁著泡沫沒徹底破滅之前趕快收割一波,不然可能什么都撈不著了。

    現在區塊鏈概念再也騙不到人了,這么,又將具有虛擬場域和玩家的虛擬化身VR技術忽悠成什么元宇宙。

    從二十九年前的科幻小說《雪崩》到2018年的電影《頭號玩家》,元宇宙只是科幻作品中的理想世界。雖然這些年關于平行世界、虛擬人、云游戲、數字孿生、全真互聯網的討論并不少,但系統性地成為一個風口,還是在今年。

    今年年初,世界上最大的多人在線創作沙盒游戲平臺Roblox攜“元宇宙”概念在紐交所上市,首日市值就突破 400 億美元,相較去年約 40 億美元的估值飆升了10 倍;這個月,字節跳動收購Pico更是把“元宇宙”的熱度推向高潮。

    如久旱逢甘霖一般,壓抑了大半年的投資人、創業者們又沸騰了起來。

    天時、地利、人和,蓄勢了許久的元宇宙概念終于爆發了。就像一場事先張揚的泡沫盛宴,赴宴者心照不宣,元宇宙究竟能不能實現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有故事可講。

    Roblox作為第一個Metaverse概念上市,成為引爆點。這讓資本市場看到了血,從而以元宇宙的名義張開大口。但有一說一,VR/AI/云游戲/區塊鏈等基礎設施技術的發展才是元宇宙真正的動力。沉寂了好幾年的VR也因此有了契機“借尸還魂”。

    這一波看VR的投資人顯然和幾年前那波不同,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宏大的故事。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元宇宙這個東西太宏大,沒有人敢錯過,但其實大家懂嗎?懂的人真不多。就是看著別人在投,不敢不跟著投。我們VR相對離這事兒跟近,也就被推出來了。

    因為現在Metaverse太熱了,是好事也是壞事,好的是會有更多的人和錢進來,豎起自己的旗幟,加強賽道生命力,就像十年前的移動互聯網;不好的是熱的過早,會有點揠苗助長,如果泡沫越來越大,從客觀來講,你就必須要做更多泡沫的事情,這是一個雙輸的局面。

    猶如這兩年不管是阿里,還是騰訊,各家都開始瘋狂推區塊鏈概念,然而區塊鏈到底是怎么應用,解決了哪些痛點和需求,各家卻都是支支吾吾語焉不詳,反正你買就是了,別問那么多。畢竟是掛區塊鏈的羊頭,賣云服務的狗肉,元宇宙又將是一個全新收割的產業賽道。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