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首個承認比特幣合法的國家(世界上首個正式承認比特幣為法定貨幣的國家你知道虧損了多少嗎?)
前幾天在新聞上認識了一位總統型的韭菜:伊布·布克爾
大家可能還不認識他,他是薩爾瓦多的總統,薩爾瓦多也是世界上首個正式承認比特幣為法定貨幣的國家。在這位總統的一頓騷操作下,該國政府親自上陣炒幣,所持有的比特幣市值已縮水近一半,浮虧5500萬美元。作為世界上“中低等收入國家”的薩爾瓦多,這也不算是一筆小錢了。
但總統納伊布·布克爾表示:“我看到有些人對比特幣的市場價格感到擔憂和焦慮。對此,我的建議是:停止看圖表,好好享受生活。如果你投資比特幣,你的投資是安全的,并且在熊市之后比特幣價值將大幅增長。耐心是關鍵。”網友紛紛表示,這韭里韭氣的發言非常耳熟,韭后吐真言不就是如此嘛:“只要不割肉,我就不是韭菜”。
鄭振鐸
鄭振鐸當過文化部副部長,他的作品也因為被寫入學校教材而為人們所知。
抗戰期間,鄭振鐸在聽聞了很多朋友炒股賺錢后,摩拳擦掌,跑步殺入牛市。當時一支叫做“新光”的股票讓他虧了整整16萬。當時的16萬可真的不是一筆小數目。從此以后,鄭振鐸痛定思痛,專心文化與寫作,不再涉足股市。
牛頓
我們熟知牛頓,可能主要是因為他在力學、光學和數學上的成就。其實牛頓也是頗有建樹的經濟學家。牛頓曾在英國皇家造幣廠工作,金本位制(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就是他最先提出的。1711年,科學家牛頓投資7000英鎊殺入股市,初入股市的他在短時間內就讓自己的資產翻了倍,嘗到甜頭的他打算乘勝追擊,結果他所持有的英國南海公司資產嚴重縮水,牛頓也虧得一塌糊涂。那段時間牛頓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不接受任何人在他面前提起“南海”相關的字眼。
還好,牛頓在年輕時已經完成了他在科學上的諸多成就,晚年在股市的慘痛經歷和經濟上的重創沒有影響到他對科學的追求和貢獻。
丘吉爾
丘吉爾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斜杠青年”,英國家戶喻曉的政治家、歷史學家、演說家、作家、記者。他兩度出任英國首相,領導英國人民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者。
1929年,丘吉爾到訪美國,在當時的證券大師巴魯克陪同下參觀了紐交所。交易所那種忙忙碌碌,一片繁榮的景象讓向來好勝的丘吉爾熱血沸騰。于是也興致勃勃地投入到了股市交易中。后來,世界經濟史上赫赫有名的美國股災爆發了,僅僅在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一天之內,丘吉爾就幾乎賠光了投入股市所有資產。
這樣殘酷的事實讓丘吉爾明白,炒股并非如他想象的那么簡單輕松。戰場上能指揮自如打贏納粹的丘吉爾,卻始終沒能在股市中討得任何便宜。
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是知名的小說家。他從小家境貧寒,所以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財富的追求。除了寫小說掙稿費,他也嘗試了例如房地產、風險投資等多種理財方式。1862年,還在做記者的馬克吐溫深受當地淘金熱的影響, 把自己的股票和全部稿酬買了礦山股票,隨著手中股票價格的上漲,馬克吐溫得意地辭職了。后來,股價暴跌,他又不得不重新撿起筆,靠寫小說掙錢。這像極了現在的年輕人:打工只是權宜之計,總想著用更輕松快速的方式實現財務自由,當被現實打擊之后,又老老實實做回打工人。
馬克吐溫憑借自己的文采賺了不少的稿酬,卻也在股市里交了很多的學費。股市雖然讓他慘不忍睹,卻也給他的文學創作積累了不少素材。他在短篇小說中曾寫到:“十月,這是炒股最危險的月份;其他危險的月份有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也就是說,身在股市,無時無刻不處在危險之中!
邁克爾·喬丹
NBA巨星在退役后,很多都會陷入財務危機。很多人就是因為在股市里遭受了巨大的虧損。飛人喬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喬丹曾一度看好互聯網的發展,于是在2000年大量購買了在Divine公司的股票期權。后來Divine軟件公司的股票大幅下挫。喬丹當時價值100萬美元的股票,兩年后只剩下大約3.7萬美元。好在喬丹坐擁億萬資產,這一點金額對他來說完全不傷元氣,但也讓他覺得大傷自尊。
對于自己的這段炒股經歷,他曾經自嘲說:“我在籃球場是天皇巨星,在股市卻是個一年級小學生。”
卡爾·馬克思
名人炒股,也不全是失敗的。最后給大家介紹一位重磅明星:卡爾馬克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社會學家。馬克思是一個懂得分散投資的理性炒股者,他把朋友留給他的600英鎊遺產分成幾份買入了不同的股票,后來在手上股票漲到1000英鎊后,他果斷全部賣出,落袋為安。當時的馬克思正在寫《資本論》,朋友得知他股票賺錢的事以后,勸他不要再寫書了,不如專心炒股賺錢。馬克思跟朋友回復說:
“老朋友贈送我的遺產確實是雪中送炭,我也小試牛刀賺了一把,但我覺得適可而止就行了。萬一太過沉迷,又不巧賠個血本無歸,我對不起老友,也對不起自己一直在做的研究工作。我時刻清醒,對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
真不愧為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在金錢的誘惑面前仍然保持著最冷靜的思考。賺了不愿意賣,虧了又不敢補倉,這正是多數投資者屢屢成為韭菜的原因。可是誰又能真正預知到最重的“頂”在哪兒……
除了以上幾位大佬,你還知道哪些“世界級” 韭菜先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