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風險與防控(巨鯨數字-NFT藝術-區塊鏈與NFT?風險與挑戰并存)
我們都知道NFT即非同質化代幣,是原創者的防偽證書,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獨一無二等特點。而區塊鏈就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去中心化即不再需要“中間機構”,“中介”這樣的角色,而是交易雙方主體直接對接。分布式賬本摒棄掉傳統的記賬方式,讓每一個參與者都來記賬,監管交易記錄。
綜合NFT和區塊鏈的解釋,我們可以發現兩相結合有很大的優勢。
首先,NFT利用區塊鏈可確權,獲取身份標識,為每一個獨一無二的東西進行版權確認。NFT 被廣泛用作創建數字藝術的新方式,可以是藝術品、音樂、視頻等,這些鏈上作品透過區塊鏈技術產生獨有的標記,從而認證物主的擁有權,他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確權方式。
其次,NFT基于區塊鏈技術,得以規范每一次的交易。在NFT發售的狀態下,作品將擁有不同的鏈上序號,NFT具有了稀缺性,博得大眾的喜愛。這時,發生交易,而在交易過程中,該唯一權利證明的交易信息將被記錄在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中,實現可追蹤溯源,也就是說每一次的交易都是公開透明的。
而且NFT發揚了區塊鏈的核心優勢。基于NFT的特性,我們知道萬物皆可NFT,NFT可以是視頻、虛擬房地產、圖像等等。也就是說,NFT可以與現實世界中的商品進行綁定。從這個角度來看,它能將區塊鏈上的數字資產落地于現實場景,實現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相互關聯。
最后,NFT是元宇宙的確權革命。數字化和虛擬化,一定是人類的大勢所趨。區塊鏈在為元宇宙的經濟系統提供保障,加快元宇宙世界的構建,實現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經濟互通。而基于區塊鏈的NFT,可以在元宇宙中幫助虛擬數字經濟的確權,確定元宇宙世界中的社會穩定。
但是,風險與挑戰并存,難以監管“智能合約”是如今最大的難題。
區塊鏈環境與現實環境的割裂造就了原始確權問題,區塊鏈環境的匿名性和不可撤銷性又造成了難以停止侵權的問題。而NFT的“智能合約”,也可能帶來與現實法律法規相抵觸的情況。
“智能合約”類似于現實世界的“格式合同”,但在NFT環境中,買方一般只能選擇接受或不接受,難以與賣方進行溝通、談判和協商。交易一旦產生,“智能合約”即告生效,這種速度往往令人應接不暇,更缺乏救濟途徑。而區塊鏈文化自始即存在著“區塊鏈即法律”的說法,過去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法外之地”。若要將現實世界的法律與權利效力延伸到區塊鏈領域,可能還需要大量連接工作。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單一互聯網企業設置的私有區塊鏈與實名化數據庫相連接,那么在這樣的鏈上,追溯行為人的身份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NFT作用于虛擬世界之中,但活動在虛擬世界中的,仍然是來自現實世界的人。雖然NFT的產權流轉是無形的,但為無形交易而買單的,仍然是關心現實利益的人。NFT的未來,繞不開現實世界的知識產權制度設計規則。其能否成為“數字資產確權方案”,還需看其適配現實規則的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