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出版最新傳聞(元宇宙時代,閱讀和出版將發生巨變?)
如果說PC互聯網意味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移動互聯網代表了智能化時代,那么元宇宙將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全真的網絡時代。在元宇宙背景下,閱讀和出版方式將發生巨變。
徐升國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長、全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
元宇宙時代的閱讀
在元宇宙時代,信息的生產與閱讀消費正在成為社會的主體。人們接觸的一切,都是數字內容,而不是物理實體。可以說,人們主要通過閱讀各種數字內容獲得所有信息。在元宇宙世界,閱讀即生活,生活即閱讀,閱讀將不再是一個專門的活動,而是全面泛在化,融入到人們的一切行為之中,閱讀將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閱讀也將成為人們在元宇宙中連接一切的接口。
在元宇宙中,人們獲得信息、知識和智慧的方式將進一步從文字閱讀與思考轉化成“目擊”觀看各類“全真信息”。我們在新聞發生“現場”目擊“全真新聞”,在戰爭“現場”目擊“全真戰爭”,一切信息都以“全真”方式呈現在我們眼前。
閱讀從史前口頭傳播時代、史前石刻時代、文字時代、圖文時代、視頻時代進入到三維信息時代,或者說“回到”了“現場”口頭傳播時代,一切都在現場化。但這個現場又不同于史前的現場,而是基于3D技術以及數字孿生技術而實現的虛擬現場。這種現場不必你親臨真實現場,而是可以通過元宇宙穿越時間、穿越空間“君臨”現場。
你可以降臨在古羅馬廣場與蘇格拉底進行對話;你也可以端坐杏壇之下,親聆孔夫子傳授《論語》之道;你可以穿越太陽系甚至銀河系,經過蟲洞去親眼目睹宇宙中心的神奇黑洞與超新星大爆炸;你可以以天神的視角,在半小時之內目擊地球46億年演化歷程,還可以鉆進自己的心臟與大腦,細究心室、細胞與神經元的構造與功能。
在元宇宙世界里,“全真閱讀”使閱讀的形式發生了重要的變化。文字閱讀進一步被“真實場景閱讀”替代。信息傳播模式進一步從音視頻模式推進到三維場景的元宇宙閱讀模式。閱讀載體也必將以“全真閱讀”替代文字和音視頻載體,沉浸式體驗成為閱讀的主要發展方向。隨著閱讀形式的改變、閱讀模式的改變,閱讀的定義也必將改變,閱讀將從文字閱讀時代發展到全真閱讀時代。
雖然閱讀的定義在發生變化,但閱讀的本質仍然不變,這就是通過獲得信息、掌握知識,形成智慧,提升我們的能力、素養、精神境界和生命品質,讓我們從一個生物個體,發展成為一個精神充盈而豐富的大寫的人,而不僅僅是為了用眼睛去識別文字。
在元宇宙世界,閱讀超越紙張、超越文字、超越知識,直抵大成智慧。而讓我們超越自我,正是閱讀的本質。作為閱讀工作者,所需要做的,就是在積極擁抱元宇宙的同時,充分研究開發各類最適合元宇宙場景的閱讀產品、閱讀服務和閱讀體驗,以滿足人們的全新閱讀需求,滿足人們對極致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閱讀越來越成為人的本質,通過閱讀,每一個人都將成為更好的自己。這也將是元宇宙時代閱讀的歷史使命。未來已來,閱讀的未來將照亮人類的未來。從這個角度講,元宇宙時代,也必將是閱讀的黃金時代、知識行業的黃金時代,必將使閱讀在元宇宙時代迎來燦爛輝煌的明天。
元宇宙時代的出版變革
隨著元宇宙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產、生活和閱讀方式的革命性變化,也必將更加深刻地改變出版業的基本模式與出版行業的整體格局。沉浸式體驗獲取知識模式,將使出版業不再以文字知識為主要知識封裝模式,紙質媒體也隨之將慢慢告別歷史舞臺,圖文和音視頻數字出版也將成為傳統媒體。基于3D技術、數字孿生技術的出版模式將成為主流。與沉浸式互動體驗閱讀相對應的沉浸式互動體驗“知識元宇宙”將替代出版這一概念。
由于元宇宙是以信息、知識閱讀與互動為主要模式的人類生活新時代,閱讀的泛在化成為必然。傳統的專業出版這種知識生產中介行業將逐步融合、消融,變成每一個企業與機構的日常行為,甚至成為每一個普通用戶的日常行為。
在此過程中,知識生產將實現從專家生產到用戶生產的轉化。創作者經濟將成為元宇宙的重要經濟形態。而伴隨區塊鏈技術而發展出來的數字貨幣及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簡稱NFT)的普及,則使人人皆可生產、傳播、交易與消費知識成為現實,知識生產與傳播的去中心化成為必然,也必將使內容行業實現大爆炸。
出版與閱讀還將與其他領域完全融合。生產、消費、金融、工業、數字孿生、智慧城市、智慧教育,一切行業都包含了信息與知識生產與傳播,就像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出版業、報刊業越來越與信息產業深度融合。在元宇宙時代,一切行業都是知識行業,都是信息行業,也都將成為出版行業,出版業將越來越泛在化。
而隨著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知識生產與消費還將朝著智能化、自動化方向迅猛發展,海量知識與信息將由智能設備進行自動生產、傳播,甚至是機器閱讀、機器消費。現在的大數據、云計算、深度學習、神經網絡、量子計算,已經初步實現了信息生產、傳播、交互、解讀、消費的自動化。機器學習成為人工智能的標配,機器寫作和算法推薦正在成為今日頭條等數字媒體的大殺器。元宇宙中的海量內容,都將由人工智能自動化生產、個性化定制。
個人化出版、泛在化出版、智能化出版,使元宇宙時代的出版必將發生根本性變革。從時間線上看,元宇宙的發展,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2021-2030早期階段,2030-2040中期階段,2040-2050成熟階段。這意味著未來10年之內,傳統出版模式就將再次面臨重啟。
錢學森同志在1991-1996年間就曾預見到這一時刻的到來。他當時基于對虛擬現實技術的深入研究,就判斷:“靈境(Virtual reality)技術是繼計算機革命之后又一個技術革命,它將引發震驚世界的變革,一定是人類歷史中的大事。” 1996年3 月1日,在給汪成為的信中,錢學森指出:“從靈境系統開始的這種結合則是融合,是把人‘神化’了,成為‘超人’!‘超人’的感受可以大到宇宙,小到微觀,成‘仙’了!這真是人類歷史的一次大革命,就如人類有了語言、文字!這將是21世紀后半葉的事。”他進而提出,靈境技術將使人的創造能力大大提高,使人類的形象思維、靈感思維大大發展,大成智慧(Meta Synthetic)成為現實。并由此引發科學大發展、文藝大發展,最終導致科學革命、文化革命。“‘靈境’技術及多媒體能大大拓展人腦的知覺,使人進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新的歷史時代要開始了!”
數字人使我們超越肉身,靈境使我們超越物質,大成智慧則使我們超越技術。這種閱讀大爆炸、知識大爆炸引發的文化革命和科技革命,也將引領人類進入全新世、超人世、奇點世的全新時代。我們這一代出版人,也將見證歷史、親歷歷史、參與歷史、創造歷史這一偉大進程。
(本文系作者在元宇宙數字內容新生態與出版融合創新論壇上的發言摘編,原標題為“元宇宙時代的閱讀與出版”,刊發時略有刪改。)
初審:陳 麟
復審:張維特
終審:宋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