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打破現有格局(打破時空限制,數字技術重塑全球貿易格局)

    打破現有格局(打破時空限制,數字技術重塑全球貿易格局)

    近年來,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催生大量數字貿易業態,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成為全球經濟重要發展趨勢,數字貿易的發展和規則也成為各國博弈的焦點。在昨天舉行的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數字貿易的創新發展:機遇與挑戰”分論壇上,國際政商學界人士圍繞數字貿易現狀與未來趨勢展望、數字貿易發展和開放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如何促進數字貿易開放的國際合作等展開對話交流。與會專家認為,數字貿易的創新發展面臨重要機遇,數字貿易是促進高水平開放、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

    數字技術應用將使全球貿易年增2%

    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干事張向晨介紹,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學家的模擬計算,從2021年至2030年的10年,數字技術的應用將使全球貿易每年增長2%,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每年增長2.5%。數字技術將使服務業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進一步擴大,到2030年將超過25%。“數字貿易將使全球生產和貿易的‘蛋糕’變大,各國經濟都將獲益,各國政府應該對數字經濟采取更加積極和開放的態度”。

    在張向晨看來,全球生產和貿易呈現3個新特點,分別是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大規模應用;各行業對于信息與通信技術的使用越來越多,制造業呈現服務化轉型;數字技術的應用降低了通訊和物流成本,電子商務更加普遍,從而有效降低貿易整體成本。同時,數字貿易對全球貿易的布局也會產生巨大影響,數字技術的應用使得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成本顯著降低,生產和貿易繼續呈現全球分工合作的特點,數字技術將為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價值鏈創造更多機會。

    “數字技術正在重塑全球貿易格局,數字技術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更多服務貿易可通過數字化手段直接交付,提升了傳統服務的可貿易性,拓寬了服務貿易的發展空間。”全球服務貿易聯盟理事長姜增偉說,隨著數字技術進一步創新,將會有更多貿易新模式、新業態出現,有利于全球經濟發展。

    建立完善的數字貿易發展框架制度

    論壇現場還發布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共同完成的《數字貿易研究報告(2022)》。報告認為,對于中國而言,參與高質量數字貿易規則的磋商,將顯著促進中國數字貿易領域的開放,比如:繼續推進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DEPA(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加快對接高標準的數字貿易規則,建立完善的數字貿易發展框架和制度。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步驟。數字貿易領域的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有助于促進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加快經濟增長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高培勇表示,以市場主體為根基,激發市場主體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的活力,是進入新發展階段推動數字貿易創新發展的關鍵點。數字貿易打破時空阻隔,將有助于提升資源的普惠化水平,賦能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交通銀行行長劉珺則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數字人民幣協同發力,將成為數字貿易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注入數字化元素的人民幣國際化2.0版將持續提速,并成為中國國際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切入點。”他繼而提出,以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潛力作為“磁石”,加速促進要素走出去、引進來雙向流動,同步豐富數字人民幣的跨境應用,以場景建設拓展人民幣國際化的廣度和深度,“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窗口,上海應當也必須在這一領域先行一步,并將其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主要突破口”。

    作者:周淵

    編輯:單穎文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