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莊家盯著我幾百塊(“感覺有人盯著我,買漲馬上就跌,買跌馬上就漲……” 深夜有聊)
區塊鏈技術前景廣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成為不少投資者的熱捧對象。在“炒幣”的熱潮中,一些虛擬貨幣交易黑平臺應運而生,“割韭菜”新套路頻出。日前,一個打著比特幣平臺交易的幌子,短短三個月就騙取近800名投資客數千萬元人民幣的詐騙團伙被查處。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檢察院對該平臺銷售、技術部門30余人以涉嫌詐騙罪提起公訴。銷售負責人樓某、孫某某等17人已被法院以詐騙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六年至三年不等刑期。
投資百余萬炒比特幣血本無歸
“我在操作的時候感覺有人盯著我,一旦我買漲了,馬上就跌了,如果我買跌了,馬上就漲了。”家住杭州的李先生(化名)遭遇了“比特網APP”平臺騙局。
2019年3月,李先生接到比特網交易所“歐陽”的來電,雖然知道這是推銷電話,但想到自己手頭有些閑錢,聽說虛擬貨幣前景很不錯,便和“歐陽”聊了起來。之后,“歐陽”把李先生拉進一個比特幣投資微信群,群里每天熱火朝天,“叮咚”聲聲不停,不是專業老師發送的投資分析建議,就是哪位群友盈利的截圖,最令人眼紅的是有位群友聽了老師建議,一晚賺了上百萬。于是,李先生下載了“歐陽”發來的“比特網APP”并注冊了賬戶。
銷售人員推銷話術
第一天,李先生根據老師建議進行操作,一晚就賺了4萬元。之后,雖然老師依舊帶單,但李先生漸漸地輸多贏少,三五天時間,在平臺充值的20萬人民幣就只剩3000元不到了。經不住微信群里此起彼伏的“捷報”誘惑,老師又拍著胸脯保證傾囊“相授”,于是,李先生抱著賭一把翻本的念頭,向親朋好友借了不少外債,甚至把房子抵押貸款,陸續又向平臺充值100多萬人民幣,結果全部血本無歸。
“自己當時像著了魔,一直被老師和平臺牽著鼻子走。”醒悟過來的李先生報了警。
微信群內99%的客戶竟是“托兒”
原來,像李先生這樣被騙的客戶,幾乎都是因為在網上搜索比特幣等關鍵詞時點進了比特網推廣界面被留下手機號,一步一步落入詐騙團伙的圈套。銷售人員通過撥打客戶電話,從套近乎開始,緊鑼密鼓、持之以恒的鼓吹投資虛擬貨幣,稱小白即可操作,市場行情只漲不跌,隨手可以撿錢。
客戶被銷售人員拉入微信群,群內老師、其他客戶99%是平臺銷售扮演的“托兒”。在客戶最先嘗到一些甜頭后,指導老師就隨意喊單,導致客戶迅速虧損、爆倉,并且利用投資人翻本心理,引誘他們繼續追加資金,結果越虧越多。
如果投資人警覺不再跟著老師操作,自行投資若盈利較大,他們就以手動平(爆)倉、“數據修復”等技術手段控制個別客戶交易,人為制造虧損。如果客戶提出質疑,便謊稱黑客攻擊等原因忽悠客戶接受損失。
實際上,在客戶被銷售人員引誘入金后,資金就流入平臺控制人的個人賬戶中,客戶看到的賺與虧以及賬戶上的余額僅僅是數字而已。
銷售人員后臺控制客戶交易
承辦檢察官介紹,這個“比特網APP”并不是一個真正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而是該詐騙團伙在未獲得國家主管部門批準設立相關交易平臺的情況下,“自主研發”搭建的一個虛假交易平臺。負責開發和搭建該平臺的是該詐騙團伙中的技術人員,他們大多是大學本科學歷,甚至還有國內知名高校的碩士畢業生。這些高學歷人員在明知公司沒有數字貨幣交易資質的情況下,仍配合公司違法搭建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騙取被害人資金。
檢察官提醒
目前,國內沒有一家虛擬貨幣平臺取得有關部門從事虛擬貨幣或代幣發行融資的許可,任何宣稱合法注冊的、以提供虛擬貨幣交易中介服務或虛擬貨幣投資為名的機構,在國內均系非法交易機構。即使以境外注冊名義的虛擬貨幣平臺,也禁止提供人民幣與虛擬貨幣(包括USDT)的直接兌換服務,只能由投資人自行尋找幣商或其他投資人進行相應兌換交易。也就是說,如果投資人向平臺充值即可完成人民幣和法幣或其他虛擬貨幣的兌換,投資風險極大,資金極有可能進入平臺實控賬戶而無返還可能。
“銷售一單可以提成凈入金的7%-12% ,低門檻、高回報的工作,吸引了一些剛走出校門甚至是高學歷的年輕人加入。在防范‘殺豬盤’騙財的同時,也要警惕年輕人誤入歧途。”承辦檢察官說,同時,年輕人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前要詳細了解公司背景、資質、從事業務、收入來源等情況,摒除低門檻高收入誘惑下的僥幸心理,謹防觸碰法律底線,不要讓自身的專業知識淪為不法行為的幫兇。
來源:上城檢察微信(ID:scqjcy)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檢察日報正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