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李開復創新工場投資項目(首次披露新投資賽道 創新工場李開復:自動化、國產替代等四大領域機遇空前)

    李開復創新工場投資項目(首次披露新投資賽道 創新工場李開復:自動化、國產替代等四大領域機遇空前)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王麗娜

    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疫情黑天鵝帶來了全球格局的重大變化,也對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各行各業造成重大的影響和顛覆,而作為20年代的元年,2020年也足夠稱得上是轉折的一年。

    12月28日,在創新工場北京總部舉行的“預見?2021”媒體趨勢分享會上,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指出,新冠疫情觸發了全社會的線上化、數字化、AI化,而在中國獨特的經濟環境下,更掀起了硬科技自主創新、企業降本提效的自動化需求、線上化加速消費結構變化、逆周期行業整合等六大結構性變化。

    李開復現場分享未來投資趨勢與機遇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趙雯琪 攝

    而在新的發展機遇下,創新工場的投資方向也在這兩年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上述分享會上,創新工場首次對外披露最新投資賽道,其中包括醫療生命科學和工業自動化領域。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楊小龍表示,醫療產業在全球社會、經濟和技術的變革過程中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是創新工場布局近兩年、首次正式對外發聲的重點方向。

    “AI成了創新工場很強的標簽,但時至今日,AI不再是我們一個投資方向,而是非常重要的投資工具和賦能手段。”李開復表示,自動化、國產替代、線上化、產業重塑這四大領域將迎來空前發展機遇,這也是創新工場當前主要關注四個方向,貫穿了以AI和技術賦能傳統產業,同時挖掘新興產業的核心理念。

    外在環境引發六大結構性變化

    李開復指出,2020年錯綜復雜的內外局勢,引發了中國經濟的六大結構性變化。他同時透露,在過去一年,創新工場投資的物流供應鏈、自動化機器人、數字及AI醫療、在線教育等項目數量超過了人工智能。

    而與此同時,在新的外在環境變化之下,也讓李開復看到了六個發生在中國的較大的結構性變化,其中包括:線上化/消費結構變化、硬科技的自動創新、政策推動的產業變革、降本增效和自動化、逆周期行業整合、逆周期的流動性。

    線上化/消費結構變化。李開復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中國線上化進程,快速改變了中國消費者的習慣和企業的運營模式。疫情讓大家花更多時間在線上,上班、開會、上課等傳統線下活動都迅速轉到線上進行,甚至成為了普遍形式。線上化加速帶來2C和2B的機會,一方面會有很多實體業態公司碰到挑戰,另一方面也會誕生更多線上以及OMO線上線下融合的機會,比如電商帶貨、在線教育、辦公協同、在線問診、線上娛樂等。

    硬科技的自動創新。中美貿易摩擦的外部環境延燒到高科技范疇,中國有必要完善自身的產業鏈,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自給自足成為剛需。因此元器件、工業軟件、精密制造等行業會得到長足發展,國產替代會迎來黃金發展期。作為行業里領先的Tech VC,創新工場也將持續關注加碼前沿技術與硬科技的最新發展和投資機會。

    政策推動的產業變革。在李開復看來,醫療等領域其實是抗周期的,對比發達國家,中國人均醫療支出仍低于美國、日本。隨著政府進一步加大醫療投入,會帶動很多行業的機會和改變。據李開復透露,醫療是穿越周期、發展潛力巨大的賽道,而創新工場此前已悄悄布局將近兩年,投資包括鎂信健康、沃比醫療等最新項目。

    降本增效和自動化。李開復表示,從公司后臺、客服等白領工作,到效率亟待提高的藍領工廠,疫情壓力和經濟挑戰會促使更多企業擁抱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替代簡單重復的人工來降本增效。自動化軟件可以取代白領任務,自動化機器人技術預期會將中國的制造實力,推向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絕對優勢的新高地。

    逆周期行業整合。在經濟下行期,沒有領頭羊、競爭格局分散的行業迎來絕佳的整合機會。李開復表示,尤其供應鏈和物流領域缺乏龍頭企業,產業玩家結構分散。很多小物流公司生存空間被擠壓,大公司得以加速擴張,同時利用技術降本提效,升級數據化運維的管理擴張能力。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有些優秀的企業正迎來主導行業整合的機遇,資本也是推動行業整合的一股力量。

    逆周期的流動性。李開復透露,當前,全球貨幣流動性急劇增加,美國幾個股指都達到歷史新高。蘋果、谷歌、Facebook等科技、互聯網股票大漲,但漲幅最大的是Zoom等把工作變得更數字化、自動化的工具。整體而言,科技概念股的逆周期流動性也在中國發生,大量現金流進來,推動股市繁榮,而這些資金進入了頂級的科技公司,又會進一步帶動一級市場。

    “過去十五年,國內最大的經濟投資機會就是在移動互聯網C端APP帶來的巨大效率和方便,因為人口紅利創造了巨大的價值。”李開復表示。未來,人口紅利接近飽和,企業級應用將帶來巨大的效率提升,自動化、企業級軟件、人工智能將成為效率提升的最佳渠道和方法,這些領域背后也蘊藏著巨大的投資機遇。

    自動化、國產替代、線上化、產業重塑成為未來一年重點

    而在上述環境變化背景下,李開復也對外透露了創新工場未來一年的重點關注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成立至今的十余年里,創新工場一直關注人工智能領域創業項目和投資機會。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與產業結合和商業落地的新階段,創新工場關注的方向也涌現出新的機遇和方向。

    以創新工場投資的創新奇智為例,這家專注于制造業自動化、智能化的企業,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竄升為AI獨角獸公司。就在12月16日,創新奇智宣布獲得C輪融資,投后估值超過10億美元。

    李開復表示,未來自動化企業將升級為轉型剛需,他提到,工業自動化是傳統制造升級轉型的必經之路,也是讓中國能夠長期保持世界工廠地位的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需求。自動化機器人技術預期會將中國的制造實力,推向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絕對優勢的新高地。

    隨著中國人力成本的提高,如何用技術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成為保持競爭力的關鍵點。自動化變革能有效降本提效,特別是在無接觸物流、自動化倉儲、快速反應供應鏈、智能制造等領域。

    “中國先進前端不斷迭代的新場景和分散化的流量,對供應鏈提出更高要求,而信息和自動化技術可提升流通體系的運轉質量和效率。其次,新冠疫情清退大量無效傳統流通的供應鏈企業,零碎市場整合,而自動化、數字化等能在整合過程中起到降本提效并且提升質量的作用。”李開復表示。

    此外,李開復指出,國產替代是自力更生的必然之路。李開復表示,創新工場更青睞的模式不是從零做起,而是在行業內已經有成型的基礎業務和盈利模式,從而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的公司。同時,公司必須有技術積淀,并且有取代海外進口科技的潛力和能力。比如在醫療生態鏈上,中國已經有足夠好的技術能夠取代國外很多產品。

    李開復同時表示,未來各行各業的線上化進程將繼續加速,教育OMO(online-merge-offline,線上線下融合)成為主流。在李開復看來,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醫療、辦公、娛樂線上化,辦公協同等工具類公司,創新工場投資的小魚易連增長迅速。其中,在線化對教育行業影響深遠,不僅越來越多家庭接受線上教育,B端傳統線下機構也加速轉為線上,OMO成為主流。而其他行業已成熟的智能硬件的跨界融入,也不斷拓寬在線教育的使用場景。

    “我們發現中國擁有最好的在線教育,針對低齡兒童的教學做得格外有趣,不是一個人頭和白板,更多的是互動式游戲和體驗:游戲里老師可能是虛擬的,還有些同學可能也是虛擬AI同學,這樣的課堂體驗不僅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和參與度,也提高了孩子的分數。”他表示。

    最后,李開復指出,產業重塑將迎來巨大機遇,也成為創新工場未來的重點投資方向之一。產業重塑即是指通過創新商業模式和先進技術,推動整個產業轉型升級。而在所有產業重塑中,李開復表示,醫療及生命科學產業是最大機會。

    “目前中國醫療行業雖然目前仍落后于歐美,但是存在彎道超車的機會。在最近醫改后,中國醫療行業大數據逐步到位,也開始出現結合人工智能的新藥研發技術,而精準醫療和多樣化支付都陸續成為可能。”李開復表示。

    因此,創新工場正式宣布進軍醫療領域。據了解,創新工場從2019年起試水,以數字化及AI醫療的技術方向為切入口,目前已經投了10多個項目。楊小龍表示,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生活壓力和食品安全挑戰、醫療報銷壓力漸增等背景下,中國醫療市場迎來歷史性變革。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