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區塊鏈應用場景探索(探索 區塊鏈:深融場景應用,“鏈”接智慧未來)

    區塊鏈應用場景探索(探索 區塊鏈:深融場景應用,“鏈”接智慧未來)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十四五”時期,隨著全球數字化進程的深入推進,區塊鏈產業競爭將更加激烈。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了未來5年和10年區塊鏈產業發展目標。

    毋庸置疑,區塊鏈將迎來新一波應用落地潮。如何找到區塊鏈真正的應用方向?如何讓區塊鏈真正發揮效應、密集落地“鏈”接未來?江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相關專家,正在進行積極的思考和探索。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為什么要發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

    ——提高數據交互效率,降低信任成本

    區塊鏈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分布式網絡、加密技術、智能合約等多種技術集成的新型數據庫軟件。

    作為新興產業,區塊鏈2019年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2020年被列入新基建范疇,2021年被列入“十四五”規劃成為數字經濟重點產業之一。此次《指導意見》發布,再次意味著,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將按下“加速鍵”。

    我們為什么要發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

    “眾所周知,區塊鏈有著不可篡改、公開透明、多方共識等特性,可滿足金融等很多行業對安全性、可追溯性、有效監管的迫切需求。”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南京大學普惠三農金融科技創新研究中心負責人丁曉蔚說。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在全球范圍內快速發展,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是區塊鏈目前應用較多的一個場景。”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區塊鏈產業研究院院長卞立平告訴記者,他們研發的農業區塊鏈平臺,將農產品的生產、加工、物流、銷售、檢測等全環節數據進行采集和上“鏈”管理,讓農產品生產環節及工序更加規范和標準,大大提升了產品追溯可信度。

    “其實區塊鏈技術成本并不便宜,可我們為什么還要推動它發展?就是希望通過增加的這些硬件成本,提高行業內不同主體之間數據交互和共享的能力,降低彼此的信任成本,因為信任成本才是最高的成本。”卞立平說,農業區塊鏈平臺目前正在向2.0版本迭代升級,目的就是構建基于區塊鏈的安全農產品信用體系,將來可為所有參與進來的農業主體提供信用保障或認證。

    “我們相繼推出了區塊鏈跨行票據貼現、物聯網動產質押、網貸業務可信存證等一系列區塊鏈創新應用。”江蘇銀行網絡金融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以網貸合同可信存證場景為例,以往,客戶在線申請貸款時,為保證電子合同內容不可篡改,需經過可信機構的認證、簽章用印流程等環節,整體流程長;現在,“蘇銀鏈”實現了電子合同簽約流程及電子證據保全均在鏈上,存證信息不可篡改,確保交易發生及存證內容真實可信。“這解決了電子合同安全性、合法性問題,提高了電子用印的審批速度,極大節省了客戶簽訂合同的時間。”該負責人說,利用區塊鏈技術,“蘇銀鏈”平臺致力于解決企業與企業間、企業與銀行間、銀行與客戶間的信任問題。今年,該平臺成為江蘇省區塊鏈產業發展試點14個示范項目之一,將持續探索“區塊鏈+金融”合作場景,提升金融服務效能、降低金融綜合成本、增強互信體系。

    如何找到區塊鏈真正的應用方向?

    ——結合技術屬性和人文社會內涵綜合考慮

    相關部門表示,目前,區塊鏈可供大規模商業推廣的應用案例還存在不足。一方面,區塊鏈技術尚未成熟,還在快速發展演進中;另一方面,區塊鏈的特點決定了其適用特定的場景,需要與應用場景進一步深度融合。因此,急需結合區塊鏈的技術特點,選擇適合應用的領域,帶動區塊鏈技術加速成熟,推動技術產品迭代升級,形成促進產業發展的源泉。

    如何找到區塊鏈真正的應用方向?丁曉蔚認為,必須結合區塊鏈的技術屬性和人文社會內涵綜合考慮。

    “為什么區塊鏈首先應用在金融上,因為信任是金融的本質,區塊鏈是構建信任的技術。”他說,如果說互聯網傳輸數據和信息,那么區塊鏈則傳輸信任、信用和價值。相比互聯網給金融帶來的載體變化,區塊鏈因其觸及了金融的本質才真正讓金融業產生革命性的跳變和階躍,“區塊鏈思維是比互聯網思維更高層級的思維。”

    丁曉蔚認為,區塊鏈在技術層面可以快速發展,但新的科技手段會重建人類生產、生活、社會、法律、道德、倫理體系,甚至催生出一種新的人性認知。“真正大規模創新應用區塊鏈技術,我們需要結合人性問題、結合區塊鏈的人文社會內涵去考慮問題,如何學習區塊鏈思維和區塊鏈精神,通過人性+技術聯合應用、聯合優化構建能夠真正解決痛點難題的解決方案、平臺和生態圈,這是一項很有價值的探索。”

    據介紹,南京大學普惠三農金融科技創新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研究構建基于區塊鏈可信大數據、可信人工智能的下一代金融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架構、計算范式和融合創新孵化平臺,并延伸擴展至下一代經濟和下一代人文社會。“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區塊鏈的可信成就了具有六大特征的下一代金融,即:可信的金融、隱私保護的金融、安全的金融、有溫度的金融、智慧的金融、高性能的金融。”丁曉蔚說。

    而就區塊鏈技術研發本身而言,在他看來,也有一系列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區塊鏈技術還存在哪些缺陷?如何圍繞下一代(數字)金融的需求來發展區塊鏈技術?這套底層架構還可以擴展延伸,應用到數字經濟、數字傳播、數字人文、數字社會等方面,構建面向更大范圍的基礎設施,讓人與人的鏈接真正可以數字化和智慧化,生產關系和人際關系得到極大提升。

    如何讓區塊鏈真正發揮效應?

    ——與其他新一代信息技術相互融合

    區塊鏈在實體經濟等領域發揮效應,需要與其他新一代信息技術相互融合,實現優勢和功能互補。當前,區塊鏈與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融合發展尚處于早期階段,融合應用效應有待進一步激活。

    《指導意見》提出,應建設基于區塊鏈的大數據服務平臺,促進數據合規有序的確權、共享和流通;發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合約等新技術,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區塊鏈運行效率和價值創造能力。

    “我們要更加深入挖掘區塊鏈本身的價值。未來的大數據一定是基于區塊鏈的大數據,將來我們所有的數據都能放在區塊鏈上,而不是現在各個主體自己的數據庫上。”卞立平說,農業區塊鏈平臺2.0正在做與其他新一代信息技術相互融合的探索,“2.0版本的核心技術有兩個,一個是跨鏈穿透式監管,一個是品質管控智能合約。”

    對于跨鏈穿透式監管技術,卞立平有著非常美好的期待:用跨鏈技術打破傳統監管平臺之間的數據孤島,實現一個類似于金字塔型的區塊鏈監管組織結構。他說,通過跨鏈技術我們可以打通不同鏈上的數據,并實現數據的可用不可見,既保護了數據隱私,又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如果我們給每個層級的監管平臺都用上區塊鏈技術,搭好金字塔型的基礎設施,大家全部上鏈以后,從理論上來說,經過授權的監管平臺就可以在任何一個時間點去訪問到任何一個鏈上的任何一條數據。這可以大大提高整個行業體系的數據治理能力,提高數據管理、查詢、分析的效率,確保數據分析的結果真實可信。”

    而品質管控智能合約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主管部門從目前基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的單一被動式監管模式,升級為基于區塊鏈和農產品全程質量安全控制模型的主動式監管模式,提前預判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幫助農業企業降低產品安全風險成本,減少損失。

    卞立平解釋道,農業區塊鏈平臺1.0只是把原始數據上傳至區塊鏈,確保數據安全可信、不可篡改、可追溯等,2.0版本則進一步利用智能合約技術,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的模型算法放到區塊鏈上。“以打農藥為例,農藥的施用都應遵守安全間隔期相關標準,第一次打藥數據上傳后,區塊鏈上收到第二次打藥的數據,就可以通過智能合約自動算出本次用藥的間隔期和用量是否符合標準,如果不合規,區塊鏈上就可以直接發出預警。”

    江蘇銀行網絡金融部相關負責人說,為了支撐場景建設,實現科技賦能,“蘇銀鏈”平臺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比如,重構區塊鏈底層架構、優化機制,提升數據處理速度;對平臺進行國密改造,提升安全性能;利用可視化的運維管控工具,實現鏈上全通道、全節點的監控預警;通過智能合約實現業務流程的智能驅動,通過在鏈碼中設置交易規則,自動執行驗證步驟,驅動合約條款的自動履行等。“我們正抓緊研究制定對區塊鏈技術與金融發展的短中長期規劃,利用新技術新特性發掘與應用場景的結合點,引導實現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蔡姝雯 楊頻萍

    編輯: 謝詩涵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