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和衍生品的關系(期貨業雙喜臨門:《期貨和衍生品法》將于8月實施 廣期所官網正式上線)
中國網財經4月21日訊(記者 鹿凱)陽春四月,隨著氣溫逐漸回升,萬物蓬勃生長之際,期貨業迎來基本法《期貨和衍生品法》將于8月1日起施行喜訊之際,又收到業內第五家交易所官網正式上線喜訊。2022年,對于雙喜臨門的期貨業,或將是繼2021年后,又一個“大年”。
期貨業喜事連連
4月20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20日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以下簡稱:《期貨法》)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對此全國人大表示,我國商品期貨的交易規模已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2021年全市場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均創下歷史新高,期貨和衍生品法補齊了我國期貨和衍生品領域的法律“短板”,為促進規范行業和市場發展,保護投資者權益,推動市場功能發揮,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對于《期貨法》正式頒布,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在接受中國網財經采訪時表示:“《期貨和衍生品法》的立法要著眼于服務我國期貨行業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立法的原則是要主動適應實際需要,為我國期貨行業的改革發展提供法律依據和支撐,增強改革的穿透力和實效性,保障改革的有序推進,促進我國期貨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期貨和衍生品法》還要著重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保障金融安全。在推進我國期貨業創新發展的同時,注意在制度層面防范化解風險,堅決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期貨和衍生品法》也要重點要提高立法質量和效力。”
記者了解到,4月18日至20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上,《期貨法》草案迎來第三次審議,針對此次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言人臧鐵偉表示,根據各方意見,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的草案三次審議稿擬作如下主要修改:一是完善對衍生品交易的監管。二是對相關合約概念予以完善。三是進一步明確境外機構在境內市場營銷活動的管理規則,維護境內交易者的合法權益。
“國務院推進立法的精細化,相關概念要清晰準確,內容要明確具體,更要便于操作執行。”王駿同時表示:“立法還將有利于穩定交易者預期,進一步規范和促進期貨市場健康發展,并與國際市場更好銜接,有望優化期貨品種上市機制,鼓勵支持實體企業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拓寬期貨經營機構業務范圍和業務模式,進一步發揮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和作用。”業內認為,期貨和衍生品法的出臺,有效填補了資本市場法治建設的空白,資本市場法治體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完成。記者注意到,與期貨立法同樣重要,若要促進中國期貨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作為行業核心機構之一,交易所建設同樣至關重要。
4月19日,就在《期貨法》進行三讀之時,也是廣州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廣期所)揭牌成立一周年之際,其官網正式上線運行。記者注意到,其網站融合綠色、創新、國際化理念,在首頁頭圖展示廣州的優美生態環境和金融區城市夜景,體現廣期所服務綠色發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定位。
官網上線同時,廣期所還首次完整披露中國證監會所批準上市的16個期貨品種。具體包括,碳排放權、電力等事關國民經濟基礎領域和能源價格改革的重大戰略品種,中證商品指數、能源化工、飼料養殖、鋼廠利潤等商品指數類創新型品種,工業硅、多晶硅、鋰、稀土、鉑、鈀等與綠色低碳發展密切相關的產業特色品種,咖啡、高粱、秈米等具有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特點的區域特色品種,以及國際市場產品互掛類品種。廣期所表示,未來,其將不斷豐富產品體系,強化市場服務能力,更好滿足實體經濟風險管理需要。 記者注意到,廣期所滿足各界需求同時,也對已有交易所格局形成了很好的補充。
新交易所定位新穎
如證券、信托行業一樣,期貨市場在早期發展中,也曾出現過野蠻發展的亂象。整個期貨市場一度曾出現過50余家交易所,后經逐步清理,廣期所設立之前,期貨交易所整頓規范至4家,分別為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記者注意到,與上述創設已久,并逐漸形成已傳統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等為主要交易品種不同,通過廣期所獲批上市交易品種不難發現,廣期所定位于新型期貨產品,將與已有的四大期貨交易所有所區分。
廣州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朱麗紅表示,根據證監會批復的廣期所兩年品種上市計劃,我們的產品布局主要涉及4大板塊、一共16個品種。其中,碳排放期貨等綠色發展類產品是我們的核心戰略板塊。我國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碳市場,2021年生態環境部發放的免費碳配額大約為43億噸。碳期貨上市后,中國有潛力成為全球最大的碳衍生品市場。廣期所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廣期所何時正式開市交易,目前暫無明確時間表。
“在廣期所籌備期,從產品的布局來看,不管是碳配額期貨、電力以及硅、鋰、稀土等新能源金屬,還是商品指數,我們都進入到了傳統產品之外的全新領域。商品指數類的期貨是廣期所的另一個重要的品種板塊,它將填補中國期貨市場另一個空白。我們正在加緊研發商品綜合指數期貨品種。”朱麗紅說。而對于業務模式等創新,以及如何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幾家期貨交易所主要負責人在第17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各抒己見。
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王鳳海表示,上期所將推動航運指數、液化天然氣、石腦油等更多對外開放品種上市,研究探索黃金期貨國際化;同時,持續推進期貨市場引入QFII和RQFII,探索國際化品種境外設立交割庫。
鄭州商品交易所總經理魯東升指出,聚焦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衍生品研發和布局。持續優化完善“雙碳”政策相關品種的合約規則,完善交割品級、包裝倉儲等環節的節能環保要求,推進航運運力、天氣指數等期貨衍生品研發,構建多元化、系列化的綠色衍生品體系。
在開放中加快推進大豆和鐵礦石定價中心建設。對于全球性大宗商品,把大品種做成大產品,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對于區域性特色中小宗品種,通過期現結合發揮期貨基礎功能,助力打通區域經濟循環。大連商品交易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席志勇結合其負責交易所特點解釋道。
而對于此次《期貨法》立法的關注焦點-衍生品領域,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總經理霍瑞戎指出,截至目前,中金所已上市3個股指期貨品種、3個國債期貨品種和1個股指期權品種,總體運行安全平穩,運行質量不斷提升,經濟功能日益顯現。這表明,在金融衍生品領域,我們仍處于發展初期,相對于境外發達的衍生品市場,還有諸多不足之處。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逖認為,縮短差距、提升我國衍生品市場競爭力影響力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持續擴大標的覆蓋范圍。
“雙喜”利好期貨業,提升中國定價國際影響力
中期協會公布2月9日公布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期貨市場共實現交易額579.39萬億元,同比增長32.97%;同期實現交易量72.62億手,同比增長20.68%,以上兩項數據,蟬聯世界第一。具體來看,截至去年末,期貨及衍生品市場上市品種數量達94個,其中商品類84個(期貨64個、期權20個),而金融類僅10個(期貨6個、期權4個)。從上述數據和廣期所設立后即將新增品種數量,雖然我國在期貨市場建設,及產品種類覆蓋范圍上都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多數期貨品種中國定價權均缺乏國際影響力,而如何提高中國定價影響力成為此次期貨立法著力點同時,也成為廣期所創設主要動因之一。
新湖期貨副總經理李強表示:“《期貨法》發布后,將成為期貨市場和衍生品市場效力等級最高的規則,從法律層面對我國期貨市場與國際接軌做好頂層設計,明確期貨市場中各類主體的法律定位及各類關系,提升期貨市場的法治化程度,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規范發展。同時《期貨和衍生品法》也將促進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的國際化發展,加快國際化進程;我國已開放特定品種允許境外投資者進行交易,國內也有不少企業參與境外期貨交易或者有參與境外期貨交易的需求,但我國現行規定缺少與國際化相匹配相關規范,《期貨和衍生品法》將彌補這一缺失,為我國期貨市場與國際接軌提供基礎保障,增強我國在大宗商品定價上的話語權,為企業風險管理提供更多助力,更大程度地發揮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王駿表示:“我國期貨市場30多年發展經驗表明,期貨市場所發揮的發現價格、管理風險、促進產業升級、服務“三農”等功能對服務實體經濟有著重要意義。期貨市場發現價格、套期保值功能是服務實體經濟的基礎,期貨市場為實體企業提供了定價的重要參考,“期貨價格”的連續性、前瞻性和權威性,能夠較為真實地反映商品和金融資產未來的價格變動趨勢。我國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為實體企業提供了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而談到定價,除行業基本法外,交易所作為期貨品種定價全流程參與方,更對如何提高中國定價影響力和未來期貨市場該如何發展布局等扮演關鍵角。
王鳳海表示,從國際大宗商品定價體系的現狀來看,功能得到充分發揮的期貨市場,科學嚴謹的現貨指數定價,透明且有約束力的場外市場報價,共同提高了大宗商品價格發現的效率,唯有通過多方協力合作,才能更好地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安全。
魯東升指出,在持續提升中國價格的國際影響力方面,應該依托重點期貨品種,構建產業鏈系列化品種體系,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提高期貨市場對產業企業的覆蓋度以及多種形式推動對外開放。
席志勇距離表示,在前期鐵礦石、棕櫚油等品種對外開放基礎上,著力推進大豆和鐵礦石定價中心建設,引導和推動全球生產商和貿易商參與期貨價格的形成與應用。
“擴大“朋友圈”是保障。“中國價格”影響力的提升,需要推動更多實體企業參與并使用期貨市場和價格。除了實體企業,期貨市場“朋友圈”還需拓展貿易商、金融機構等市場主體深度參與。”王鳳海表示。
對于王鳳海觀點,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唐瑞表示,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是提升中國定價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渠道。持續提升中國定價影響力,一是要持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二是要推動深港資本市場協同發展,完善跨境投融資產品種類。
除上述幾家較為成熟交易所外,廣期所作為中國最年輕期貨交易所,將上市眾多創新品種,同時聚集上下游相關企業和周邊服務商,帶動商品進出口,建設大宗商品產業聚集區。充分發揮期貨“價格晴雨表”功能,推動相關現貨產業生產、加工、貿易高質量發展,強化定價中心功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洪磊談到:“期貨與衍生品法的出臺有利于補齊期貨市場基礎制度的短板,破除期貨市場發展的瓶頸和障礙。我們要抓住這個重要契機,不斷推動期貨市場建設,促進市場長遠穩定健康發展。大力發展期貨專業交易商群體,交易商的參與有助于提高期貨品種活躍性、價格穩定性和合約連貫性。為產業鏈上、下游定價提供更加科學高效的定價模式,同時還能夠為相關企業提供更加科學的套期保值方案,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期貨市場作為資本市場重要交易場所,未來,隨著市場規則等不斷升級、優化,產品種類不斷豐富,相關基礎性法律、法規不斷完善,期貨期權天然的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功能將會被更大程度釋放,在有利于整個資本市場長遠發展同時,對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升級、服務鄉村振興等方面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中國網財經將對行業發展保持關注。
(責任編輯:金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