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錢袋子,護好幸福家(守住錢袋子 護好幸福家 非法集資這些“套路”值得留神)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淦璋
今年6月,是全國第10個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月。記者6月14日從湖南省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省處非辦”)獲悉,今年宣傳月主題是“守住錢袋子、護好幸福家”,6月15日為集中宣傳日,全省范圍內將開展一系列防范非法集資的宣傳警示活動。
警惕向公眾集資的“十類情形”
省處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普通民眾特別是老年人對非法集資等活動的識別和防范能力較弱,容易掉入各種騙局。如遇以下十類向公眾集資的情形,務必提高警惕。
以“看廣告、賺外快”“消費返利”為幌子的;以境外投資股權、期權、外匯、貴金屬等為幌子的;以投資養老產業可獲高額回報或“免費”養老、“以房”養老等為幌子的;以私募入股、合伙辦企業為幌子,但不辦理企業工商注冊登記的;以投資虛擬貨幣、區塊鏈等為幌子的;以“扶貧”“互助”“慈善”“影視文化”等為幌子的;在街頭、商場、超市等發放投資理財等內容廣告傳單的;以組織考察、旅游、講座等方式招攬老年群眾的;“投資、理財”公司網站及服務器在境外的;要求以現金方式或向個人賬戶、境外賬戶繳納投資款的。
非法集資活動表現為“四部曲”
省處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非法集資活動的表現形式多樣,大致可總結為“畫餅-造勢-吸金-跑路”四部曲。
非法集資人會編織一個或多個“高大上”的項目,以“新技術”“新革命”“新政策”“區塊鏈”“虛擬貨幣”等為幌子,描繪一幅預期報酬豐厚的藍圖,把集資參與人的胃口“吊”起來。
非法集資人通常會舉辦各種造勢活動,比如新聞發布會、產品推介會、知識講座等;組織集體旅游、考察等,贈送米面油、話費等小禮品;大量展示各種或真或假的“技術認證”“獲獎證書”“政府批文”;故意把活動選在政府會議中心、禮堂進行,其場面之大、規格之高極具欺騙性。
非法集資人通過返點、分紅,給參與人初嘗“甜頭”,使其相信把錢放在他那兒有可觀的收入。參與人不僅將自己的錢傾囊而出,還動員親戚朋友加入,集資金額越滾越大。
非法集資人往往會在“吸金”一段時間后跑路,或者因為原本就是人去樓空,或者因為經營不善導致資金鏈斷裂,集資參與人遭受慘重損失。
“四看三思等一夜”方法是防騙訣竅
如何防范非法集資?省處非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四看三思等一夜”方法是防騙訣竅,有助于擦亮眼睛,守住錢袋子。
“四看”。一看融資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業營業執照,還要看是否取得相關金融牌照或經金融管理部門批準。二看宣傳內容,看宣傳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擔保、無風險、高收益、穩賺不賠”等內容。三看經營模式,有沒有實體項目,項目真實性、資金的投向去向、獲取利潤的方式等。四看參與集資主體,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體。
“三思”。思考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該產品及市場行情,產品是否符合市場規律,自身經濟實力是否具備抗風險能力。
“等一夜”是指遇到相關投資集資類宣傳,一定要避免頭腦發熱,先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見,拖延一晚再決定,不要被高利誘惑而盲目投資。
[責編:黃婷婷]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