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史詩級什么意思(史詩級暴跌,發生了什么?)

    史詩級什么意思(史詩級暴跌,發生了什么?)

    原創 劉曉博

    隨著美元進入加息、縮表周期,一度風靡全球的加密貨幣,出現了史詩級暴跌。

    上圖是比特幣最近1年的走勢。最高見到6.9萬美元以上,最近跌到了2萬美元左右,最低見1.8萬美元,最大跌幅高達74%。

    比特幣的大跌,讓很多投資者虧損嚴重。比如馬斯克掌控的特斯拉,就持有4.32萬個比特幣,目前已經虧損超過5.3億美元。

    中美洲小國薩爾瓦多,為了擺脫債務危機,參與了比特幣的炒作,而且把比特幣列入法定貨幣。薩爾瓦多政府一共買入了2301枚比特幣,平均每枚購入成本為4.6萬美元,按照2萬美元計算,目前浮虧達到了56.5%左右。

    薩爾瓦多炒作比特幣“失手”,可能讓這個蕞爾小國加速陷入主權違約。

    薩爾瓦多的外匯儲備有34億美元,看起來6000萬美元的炒幣虧損,似乎影響不大。但薩爾瓦多政府的信用不高,今年2月,惠譽已經下調了薩爾瓦多垃圾級別的主權債務評級,從“B-”降至“CCC”。

    薩爾瓦多需要在明年1月面對第一場重要考驗:一筆8億美元的債券即將到期,需要支付本金。今年以來,薩爾瓦多外債價格已經下跌了約18%,10年和30年到期的公債交易價格僅為面值的40%左右。

    比特幣暴跌之后,薩爾瓦多總統出來安撫人心,說:耐心是比特幣投資的關鍵,“我的建議是,不要再看價格圖了,去享受生活吧。”

    薩爾瓦多財政部長的辯解,跟被套中國股民安慰妻子時說的差不多:我們沒有賣出比特幣,沒賣就沒虧損。

    幾乎所有的加密貨幣都在暴跌,比如市值第二大的以太坊,也從最高點下跌了超過70%。

    下圖則是馬斯克曾一度力撐的狗狗幣的走勢,現在也跌成了狗。

    全球加密貨幣的總市值,已從1年前的3萬億美元左右,跌到了最近的1萬億美元左右。

    上圖是主要加密貨幣的最新價格。

    在這場暴跌中,一度因為擁有大量加密貨幣而成為華人首富的趙長鵬,損失了89.3%的財富。截至6月15日,他的個人身家損失了856億美元,只剩下了102億美元。

    加密貨幣的暴跌,還影響到交易平臺的穩定性:近日,知名數字資產交易平臺塞爾西烏斯網絡公司突然宣布,暫停平臺賬戶所有虛擬貨幣的提取、互換和轉移;另一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比特幣基地公司則公告將裁撤約1100名員工。

    平臺屢屢出事,更加劇了投資者的恐慌。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加密貨幣的史詩級暴跌。這只不死鳥,未來還能再次展翅高飛嗎?

    加密貨幣暴跌的最大誘因,是美元進入了快速加息、縮表的周期。

    其實在去年12月中旬對來年的預測文章里,我就提到了美元會提前加息,這對比特幣、大宗商品都構成利空。(下圖)

    那時候,大多數人都認為美聯儲最早會在2022年末加息。我則認為會提前,預估是6月開始加息。但事實上,美聯儲在3月就開始加息了,這也是美聯儲自己都沒有想到的。

    我當時還預估:美聯儲的加息,會壓縮中國央行的降息空間。這個判斷也獲得了驗證。

    疫情爆發后,美元出現了空前的一輪大印鈔。美國的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一度接近25%。這相當于全球流通的美元,有四分之一是疫情之后印出來的,這造成了40年來罕見的通脹,最終導致了一輪暴力加息、暴力縮表。

    今年3月,美聯儲加息25個基點;5月加息了50個基點;剛剛過去的6月則加息了75個基點。一般估計,7月下旬美聯儲還會至少宣布加息50個基點,弄不好也是75個基點。

    此外,美聯儲還在快速縮表,這相當于回收基礎貨幣。

    在這種情況下,過去2年產生的資產泡沫必然被戳破。

    最大的資產泡沫有三個:第一個是加密貨幣,第二個是大宗商品,第三個是美股、特別是科技股。

    下圖是納斯達克指數的月線圖,熊市已經確立,所有的反彈都是減倉的機會。

    下圖是美國銅期貨的走勢,下跌已經開始:

    下圖是倫敦錫的走勢:

    雖然有戰爭因素的刺激和支撐,但最近紐約油價也開始跌:

    ?

    但相對來說,大宗商品還有戰爭因素的支撐,以及供應鏈受疫情影響的因素支撐,加密貨幣則完全不同。

    加密貨幣無法估值,有人認為非常值錢,但更多的人認為一錢不值。認為加密貨幣是騙局的人中,包括比爾蓋茨,還有很多有影響力的金融市場監管者。

    比如國際清算銀行(BIS)近日就表示:近期市場動蕩和主要穩定幣的大幅下跌提醒人們,“加密貨幣不是扎實的貨幣”。

    BIS認為,未來的貨幣體系更有可能基于央行數字貨幣。它們有能力將新的科技創新與央行所提供的信譽相結合,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金融包容性,并確保用戶對金融數據有更大的控制權。

    說白了,任何貨幣如果沒有政府的背書,其信用都將極其不穩定,劇烈波動幾次之后會逐步歸零。

    國務院旗下的“經濟日報”,今天也刊文提醒大家,要警惕比特幣的“歸零風險”。

    文章說:

    相較于6.9萬美元的高點,目前看似跌幅已深,但還需警惕清零風險。比特幣不過是一串數字代碼,收益主要來自低買高賣的價差,未來一旦出現投資者信心崩塌不再“接盤”,或美國等主權國家宣布比特幣非法等情況時,比特幣將回歸其一文不值的原本價值。

    此前我也多次在文章里提醒國家,加密貨幣只有投機價值和洗錢價值,并不是真正的貨幣,也不是真正的投資品。

    那些通過發幣、炒幣暴富的人,終究是極少數,他們的財富來源是大量韭菜的“自我獻祭”而已。

    只不過,主要加密貨幣的歸零過程可能比較漫長,中間不斷會有強反彈來吸引新韭菜參與“自我獻祭”。其炒作將越來越像當年A股的權證,或者ST股。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