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區塊鏈的有哪些公司(發揮區塊鏈產業發展引擎作用,讓數字更有“溫度”)
你聽說過“區塊鏈應用操作員”嗎?8月15日,廣東省首批“區塊鏈應用操作員”正式出爐。這個職業誕生的時間只有2年,位列2020年人社部發布的9個新職業之一,該職業從業人員主要運用區塊鏈技術及工具從事政務、金融、醫療、教育、養老等場景系統應用操作,比如金融領域的快速資金結算等。而“區塊鏈應用操作員”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從“首考”到“首證”,僅僅間隔了不到1個月的時間。管中窺豹,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塊鏈發展方興未艾。
廣州積極開展區塊鏈綜合試點工作
2022年1月30日,中央網信辦等十六部門印發通知,公布了15個綜合性和164個特色領域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名單,廣州正式獲批綜合性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成為全國首個獲批創建區塊鏈發展先行示范區的城市之一,標志著廣州在發展區塊鏈產業的道路上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本次區塊鏈綜合試點工作為期2年,到2023年底,廣州市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綜合性)試點全面完成,共包括區塊鏈基礎設施集約化發展、區塊鏈政務服務協同化發展、城市級區塊鏈重大場景創新應用生態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協同生態形成以及全面推動區塊鏈產業高質量發展五大總體目標。通過建設三大技術平臺、九大應用服務和兩個產業生態工程,廣州市積極促進區塊鏈在政務、民生、商業等領域的應用,保障數據安全,釋放數據價值,全力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建設三大技術平臺。包括統一政務區塊鏈基礎平臺、市區塊鏈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和司法區塊鏈管理平臺。其中,統一政務區塊鏈基礎平臺為區塊鏈基礎平臺到2023年底將成為廣州市政務區塊鏈基礎平臺,初步實現自主、可控、開源的區塊鏈底層鏈支持,與公共資源交易、司法服務等領域的區塊鏈底層平臺進行跨鏈對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和司法區塊鏈管理平臺分別在各自領域實現信息跨平臺、跨區域、跨部門互認共享。
二是建設九大應用服務。包括廣州區塊鏈可信認證服務平臺項目、廣州企業鏈上服務平臺建設和運營項目、廣州市區塊鏈+稅費服務項目、廣州市政務區塊鏈+醫療檢驗檢查結果互認服務項目、廣州市黃埔區企業鏈上服務項目、廣州市區塊鏈+公共資源交易創新應用項目、廣州市區塊鏈+司法服務項目、廣州市區塊鏈國際貿易平臺項目、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可信認證服務項目等。著重解決“不同地方辦不同事用不同身份認證”、“企業服務精準度不足”、稅費征管漏洞、醫療檢驗檢查結果數據共享和互認困難、行政審批事后監管追溯難等問題,更好地實現不同領域內信息的互聯、互通、互認,保障數據隱私性、安全性、可靠性,為群眾和企業辦事提供便利,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發展。
三是兩大產業生態建設工程。包括廣州區塊鏈標準化推進項目和廣州市區塊鏈產業集群培育項目,從標準建設、技術合作、成果轉化、人才培訓、產品測試、企業孵化等方面發力,實現區塊鏈產業集群的企業數量達到500家,區塊鏈及關聯產業產值規模超50億元。
建成“信任廣州”數字化平臺
過去,在跨地域數據共享過程中,數據跨地域互認和共享難等問題,制約著政務服務、城市管理、民生服務和社會治理等應用場景的互聯互通。為推動區塊鏈技術在破解跨地域互信、跨地域數據互認共享等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2021年底,廣州建成了全國首個以區塊鏈技術支撐的“信任廣州”數字化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的技術特性和和數字證書的可信認證能力,為政務服務全程網辦、互聯網應用可信認證、數據跨境可信流通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標志著廣州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正式邁入“可信+”時代。
據廣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信任廣州”數字化平臺實現了“三項可信”:實體可信——解決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環境中政府機構、企業、個人等實體網絡身份可信問題;業務可信——通過身份認證、電子證照、電子文書等“一鏈式”支撐,保障政務服務、企業經營的全程數字化和業務可追溯;數據可信——保障上鏈數據、電子材料等內容、意愿的真實可信。基于“信任廣州”數字化平臺上鏈的各類電子營業執照、行政許可證數據信息,企業市民可授權使用電子印章用于各種場景合同簽訂,突破地域限制,有效解決“在不同地方辦不同事用不同身份認證”的問題,實現“線上一個身份可以到不同地方辦不同事”。從收集數據到創新運用,一串串數據成為“燃料”讓廣州這座數字城市更有溫度。
技術賦能社會治理創新,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打破“數據孤島”約束,提高協作效率,服務社會治理創新變革。未來,廣州市將繼續深入開展區塊鏈創新應用,立足實際,勇于創新,打造可信認證生態圈,全程網辦對接各類政務服務業務事項,全面推動區塊鏈可信認證服務創新應用,打造國家級“區塊鏈可信+”創新基地。著力構建大灣區數字信任生態圈,強化廣州發揮大灣區核心引擎作用,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快速發展。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彭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