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業務發展(數字技術有力推動消費金融業務發展)
通過一個金融企業的APP,客戶可以獲得貸款申請、審批、授信、還款等一系列服務。從金融企業角度來看,要將一筆實實在在的錢發放給素未謀面的人,如何證明他的身份、如何做好風控、如何更好地為其提供服務等,這些可能都需要“技術”來解決。
消費金融業務背后涉及哪些數字技術呢?近日,根據某第三方機構發布的《2022年消費金融行業的數字化技術創新分析》(以下簡稱《分析》),消費金融業務需要有扎實的基礎技術作為支撐,建立以業務系統為基礎的涵蓋貸前、貸中、貸后及營銷/獲客等業務活動環節來提升服務能力。
消費金融公司的專利質量較好
在業內人士看來,專利作為衡量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是企業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也是創新型企業建設的核心資產。從消費金融行業已公開的專利申請來看,截至2022年9月16日,消費金融公司專利申請量共1085件,包括發明1011件、實用新型3件、外觀設計71件,發明專利申請量占比93.2%;發明專利共授權251件,駁回及撤回64件,發明專利授權率為77.2%。
《分析》顯示,30家消費金融公司中共有19家申請了專利,專利申請量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別為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上消費”)、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聯金融”),這三家公司的專利申請量均超過100件,共計占消費金融行業專利申請量的71.4%。其中,馬上消費以496件位居第一、占消費金融行業專利申請量的45.7%。據馬上消費披露,截至今年9月,已申請發明專利830件,預計年底將突破1000件。此外,包括蘇寧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在內的16家消費金融公司共申請專利310件,占消費金融行業專利申請量的18.6%;另有11家公司暫未檢索到專利申請。
專家認為,消費金融行業的專利申請以發明為主,專利含金量較高。發明專利授權率高,專利質量較好。
數字科技專利應用廣泛
從專利申請量排名前三的消費金融公司來看,專利技術主要涉及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業務系統,少量涉及云計算;平安消費金融和馬上消費有少量區塊鏈專利技術,招聯金融暫無區塊鏈專利技術。
這三家消費金融公司的專利技術主要應用于智能風控、智能客服、智能營銷、信息安全、網絡安全、交互界面、業務系統運維等場景,可覆蓋業務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并通過其業務系統為用戶提供全天不打烊、不斷線服務,以及滿足客戶多樣化的線上服務需求。絕大部分專利技術均與其主營業務、產品及核心技術高度適配。
此外,存在少量與主營業務弱相關的專利申請,如馬上消費有少量智慧養雞和智慧辦公的專利技術,平安消費金融有少量智慧出行的專利技術。據了解,馬上消費“慧養雞”獲2022年重慶數字鄉村十佳示范案例,充分展示了在踐行鄉村振興方面的社會責任。平安消費金融的“平安智慧交通”發揮數據的價值,展現其在交通建設方面的探索。
數字技術助推業務發展
近年來,消費金融機構加快數字化轉型,將數字思維貫穿業務運營全鏈條,以此推動業務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間,數字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招聯金融為例,基于自研的“AI智慧大腦”、大數據深度挖掘的“風云”風控系統,發揮金融技術優勢,以智能化的方式為客戶提供快速、安全的服務。到2021年底,招聯金融的注冊用戶已突破1.5億戶,且2022年上半年招聯金融APP月平均活躍度超362萬戶,月活居消費金融行業第二位。再看馬上消費,2015年成立當年就自研了金融APP,到2020年,僅用5年時間就實現注冊用戶從零至1億突破,2022年馬上消費的注冊用戶已突破1.6億戶,且上半年“安逸花”APP月平均活躍度近1000萬戶,月活居消費金融行業第一位。
《分析》顯示,從消費金融行業的業務模式、專利申請及頭部企業的重要業務發展歷程可見,消費金融領域正在進行技術領域的深度變革,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及金融云等技術賦能整個消費金融業務往更加智能化、更加便捷化、更加低碳節能及更具有社會責任方向加速發展;未來,消費金融行業將通過更加普惠、低碳的服務,為實現共同富裕添磚加瓦。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