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碳排放和能源消費的區別(你的賬戶上新了!快來存碳減排量)

    碳排放和能源消費的區別(你的賬戶上新了!快來存碳減排量)

    近期,多家銀行紛紛推出一種“碳賬戶”,它存的不是錢,而是碳減排量。

    綠色出行、在線繳費、在線還款、線上預約開戶、辦虛擬信用卡、電子賬單查賬……均可以獲得碳減排量記錄在“碳賬戶”上,可享受禮品兌換、銀行卡消費折扣、支付優惠以及信貸優惠等權益。

    分析人士表示,銀行推出的個人“碳賬戶”,將金融服務與用戶的減排行為有效銜接,有利于鼓勵用戶把生活場景的繳費等功能綁定在銀行,增強用戶與銀行間的黏性,拓寬銀行相關服務的場景。

    多家銀行已試水

    目前,建設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桂林銀行等多家銀行均已推出了個人“碳賬戶”。

    總的來看,個人“碳賬戶”主要依靠銀行旗下App運營,用戶的低碳出行、綠色消費、金融低碳場景等數據,都可以轉換為“碳減排量”或綠色積分,享受兌換禮品、銀行卡消費折扣、支付滿減、信貸優惠等權益。

    “雖然可以兌換的權益并沒有很讓人心動,但能夠參與到低碳生活中,并一步一步記錄下自己的綠色行動,還是挺有成就感的。”一位開通銀行個人“碳賬戶”的用戶告訴記者。

    以建設銀行的個人碳賬戶“碳賬本”為例,開通了這項服務之后,用戶在建設銀行App上投資理財、轉賬匯款、線上預約開戶、在線取號、進行生活繳費以及選擇公交、地鐵、步行等出行方式,均可以獲得相對應的碳減排量。“個人累計碳減排量”會展示在較為明顯的位置。

    來源:建設銀行個人碳賬戶“碳賬本”
    較早“試水”個人“碳賬戶”的中信銀行,近日也對旗下個人碳普惠平臺“中信碳賬戶”進行了升級,進一步拓展了金融低碳場景。“無論是中信銀行借記卡、信用卡用戶,還是其他銀行卡用戶,均可通過中信銀行手機銀行APP、動卡空間APP注冊開通,支持全民開戶,讓更多消費者的綠色低碳行為可計量、可追溯,推動綠色低碳廣泛融入民眾生活。”中信銀行相關人士介紹。

    據了解,“中信碳賬戶”自今年3月內測上線以來,截至10月末,注冊用戶數已突破50萬,累計減少碳排放約400噸。

    將金融服務與生活消費場景結合

    目前,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平臺也推出了個人“碳賬戶”。銀行的個人“碳賬戶”與之有何不同?

    “與互聯網平臺相比,銀行個人‘碳賬戶’與金融服務場景結合更為緊密,比如將個人碳積分與授信額度、貸款業務,理財等產品等進行有機結合;同時,銀行擁有數量龐大的客戶群體,通過信用卡等可以與其他消費場景進行結合,有助于推動個人‘碳賬戶’普及。”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記者。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對記者表示,目前多家銀行均已推出了個人“碳賬戶”,但其功能不同于互聯網平臺。對比來看,支付寶“螞蟻森林”獲取的“綠色能量”,是根據低碳行為設計出來的虛擬積分,具有較大的公益屬性;銀行推出的個人“碳賬戶”,將金融服務與用戶的減排行為有效銜接,有利于鼓勵用戶把生活場景的繳費等功能綁定在銀行,增強用戶與銀行間的黏性,拓寬銀行自身相關服務場景,具備一定的交易屬性。

    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發展個人“碳賬戶”,可以起到引流作用,吸引用戶把生活場景綁定在銀行,活躍存量用戶,增強用戶黏性;另一方面,銀行可以根據用戶的綠色消費行為數據建立畫像,創新綠色金融零售產品,促進綠色金融業務發展。

    在周茂華看來,銀行發展個人“碳賬戶”是將金融服務與客戶減碳行為有機結合,拓展了銀行金融服務場景,提升客戶體驗感與粘性;同時,從行業看,商業銀行助力經濟綠色發展,有助于銀行相關業務發展,推動資產負債結構綠色轉型。

    場景有望不斷豐富

    “商業銀行在碳金融領域,仍處于‘試水’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運營模式,并且沒有與金融場景緊密結合。在運營渠道上,主要依托于手機銀行App或是信用卡App。展望未來,更多的商業銀行將加入‘試水’個人‘碳賬戶’的行列,更需注重低碳環保的特色應用場景搭建,促使銀行與用戶之間形成強關聯關系,構建具備雙碳屬性的、能夠吸引用戶的高頻服務場景,進而驅動形成銀行業綠色低碳生態圈。”于百程說。

    周茂華表示,隨著綠色消費理念深入人心,個人碳減排計量標準和碳普惠交易逐步健全完善等,綠色消費產品和場景不斷豐富,未來個人碳賬戶發展有望進入快車道。

    有專家建議,發展個人碳賬戶,銀行需要構建更為多元的經營策略與激勵機制,同時提高碳減排計量模型的科學性、合理性,并注意相關數據的安全問題。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在數據采集方面,銀行還應加大對個人消費、企業經營等行為數據的保護,同時建議由政府部門牽頭建立碳賬戶數據互通機制,形成數據互補、場景整合。在數據應用方面,銀行應納入用戶衣食住行用等多種場景,增加碳積分的使用范圍,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向全社會普及碳賬戶的作用和權益。

    平安銀行戰略發展部董事總經理盧樂書呼吁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和其他商業主體一道,主動投身到個人碳賬戶建設中來,并可以開始嘗試局部聯盟。她希望監管機構和政策相關方能注意到這些積極的嘗試,并給予更加明確的指導,將社會各界的嘗試凝成合力,共同踐行“雙碳”目標。

    編輯:葉松見習編輯:張祉璇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