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現在的周杰倫不是真正的周杰倫(周杰倫丟了“一只猴”,看不懂數字藏品的世界,請謹慎入局)

    現在的周杰倫不是真正的周杰倫(周杰倫丟了“一只猴”,看不懂數字藏品的世界,請謹慎入局)

    近日,歌手周杰倫在社交媒體發文稱,自己的NFT數字藏品“無聊猿”被盜,按當前價格計算,該NFT價值超320萬元人民幣。一時間,這只“被偷走的猴子”引發熱議,而更多網友想必跟龔先生一樣,對于這只“被偷走的猴子”、對于什么是NFT,一頭霧水。

    周杰倫這只“被偷走的猴子”,是某公司于2021年發行的一款卡通猿猴頭像,因為每個頭像都是編程方式隨機生成并具有唯一編號,每位買家都能買到獨一無二的卡通猿猴,所以具有一定收藏價值。

    記得冰墩墩嗎?今年2月,國際奧委會發行的冰墩墩NFT數字藏品在發售后立即引發搶購,二次交易價格在短時間內達到售價的約1000倍。在很多人還停留于對實物冰墩墩愛不釋手的時候,冰墩墩這一數字藏品居然受到少數人的高價追捧,這讓不太了解數字藏品的普通網友莫名其妙。

    NFT是英文“非同質化代幣”的縮寫,國內目前將其定義為數字藏品,是指通過區塊鏈技術,將互聯網上的數字內容進行加密儲存,并賦予其防偽編號使其成為不可復制、分割的唯一資產。簡單點說,就是對數字資源進行編碼、宣告“主權”,無論是照片、音頻還是視頻,都可以進行這種操作。

    此前,我們對于互聯網上的數字內容只有使用權,而無法真正實現數字內容的資產化。NFT的出現讓每一件數字內容可以像實體、實物一樣,被消費者真正擁有、交易、流通。業內人士介紹,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儲存方式,讓這些數字內容不會因為有關平臺停止運營而消失,保證了數字內容的永續性,同時全程可追溯更是為相關交易提供了進一步的保護。

    不少吃瓜群眾質疑:憑什么NFT的價值要由發行方決定?他們的信用足夠為這些藏品價值背書嗎?

    這種擔心不無道理。近年來,大數據、元宇宙等新技術、新概念方興未艾,而同時,打著信息差、利用專業壁壘蹭熱度、找噱頭,進而割韭菜甚至違法犯罪的事也不少。有人以“元宇宙投資項目”“元宇宙鏈游”等名目吸收資金,涉嫌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在“萬物皆可大數據”的背景下,數據交易的合規性、安全性等問題逐漸暴露,這些問題反過來又制約著數據流通交易的通暢性。

    無論是NFT,還是元宇宙,此類新技術、新概念受到追捧,大致有幾個原因:

    一是大家想賺錢,不少人跟風購買數字藏品,就是想著等藏品升值后,高價賣出。

    二是在資本眼中,出來一個新技術、新概念,似乎就意味著出現一個新風口、一片新藍海,于是一涌而上,借機炒作,圈地、占山頭,下場布局相關產業。據統計,國內數字藏品平臺已有上百家,資本涌動在不斷升溫。

    三是監管相對滯后,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監管的靴子落地前,無論是元宇宙還是NFT,相關業務領域可能仍有較大泡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是規范行業運營、有針對性加強監管的必要前提。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為公眾生活、技術場景應用帶來更多的可能和挑戰,其商業化進程的步伐也在加快。但是,從炒鞋炒鞋盒,到炒虛擬幣挖礦,類似前車之鑒一再提醒公眾:通過炒作、囤積居奇來賺錢,風險很大。如果有人抱有一夜暴富的僥幸心理,想賺那些超過自身認知領域之外的錢,則很不靠譜,弄不好,就可能淪為資本及平臺的“韭菜”。

    一個產業、行業從一個概念走向現實,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需要相關技術的相輔相成。比如,移動支付習慣的培養,就經歷多年,并且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5G網絡通信技術的迭代升級,并廣泛應用于文化旅游、無人機監測等領域,讓這一行業一步步實現著其商業化價值。

    無論是小靈通漫游的未來,還是錢學森展望過的“靈境”,正在一一照進我們的生活現實,突破著我們對自身、對世界的認知。只是,新技術、新概念的落地畢竟有個過程,如果是普通人要拿自己口袋里的錢去投資,還是多一點理性。一句話,投資須謹慎。

    來源: 工人日報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