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政府對金融體系的監管不包括(治理金融亂象的本質是什么?)

    政府對金融體系的監管不包括(治理金融亂象的本質是什么?)

    金融亂象在不斷擾亂金融市場,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引發金融風險。目前金融亂象主要由兩方面因素導致,一方面是改革引起的金融亂象,改革本身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是配套措施不足,從而引發金融市場混亂,另一方面是新技術引起的金融亂象,新技術進入金融領域,產生了很多亂象。

    改革引起金融亂象,并不是說改革本身是不對的,而主要是由于配套措施跟不上,典型的代表就是放開非銀行金融機構。如果銀行在整個金融系統所占比例過大,間接融資所占比例過高,整個社會的杠桿率就容易升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家倡導放開非銀行金融機構,包括各類投資公司、基金、保險公司等,但是相關的準入條件、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并沒有跟上,導致亂象叢生。首先,放開各類投資公司,但是卻沒有嚴格的準入條件,有些公司只是名義上注冊了公司,租住了店面,騙取資金后攜款潛逃,尤其是以高利率來騙取投資,比如在銀行定期存款年利率不到3% 的情況下,一些P2P(個人對個人網絡借款)平臺卻給出了10%以上,甚至20%以上的收益率承諾,事實證明這些商業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最終引發大量的“龐氏騙局”,e租寶案的慘淡收場就是此類騙局的典型案例。其次,對基金公司資金的來源監管不到位,導致一些“空手套白狼”的現象發生,一些基金公司通過銀行借款進行投資,把銀行的債權變成自己的股權,甚至去收購上市公司,并將股票質押,再去銀行借款,這種商業模式也是不可持續的,2018年將開始清理。

    還有,保險公司的問題,股票市場之外的兩大資金池,一個是銀行,一個是保險,我國的銀行已經處于相當成熟的狀態,但是保險這個資金池的發展尚不成熟,對其監管也不到位,于是一些保險公司開始利用保險資金進行虛假注資,轉移保險資金至空殼公司等,安邦保險被接管就是由于這個原因。所以說,改革本身并沒有錯,只是由于配套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措施沒有跟上,而導致了金融亂象的產生,下一步就是要嚴格清理這些問題。

    新技術引起金融亂象,也并不是新技術本身的問題,而是新技術被不恰當地運用,比如區塊鏈技術的運用,應運而生的比特幣和ICO(首次代幣發行)等。區塊鏈技術是一種計算機科學技術,其核心是去中心化,通過大量冗余數據的存儲,以達到去中心化的目的,相對于人工智能對生產力的變革,區塊鏈更像是對生產關系的變革,其對于未來經濟的發展可能起到推動作用。但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是要將貨幣去中心化,這存在著巨大的問題:首先,比特幣的數量不以實體經濟的發展為轉移,隨著物質財富的擴大,其面臨的通貨緊縮問題無法克服;其次,有其他數字貨幣源源不斷產生,比如萊特幣、以太幣、瑞波幣等,比特幣不能維持自己的獨特性,其價值必然被不斷出現的新的數字貨幣稀釋,直至沒有價值;再次,比特幣的價值十分不穩定,不具有成為一種貨幣的基礎,目前來看其投資屬性大于貨幣屬性;最后,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將會讓貨幣政策失效,而我們知道貨幣政策對于宏觀經濟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認為比特幣并不具有取代現行貨幣的基礎,甚至不能成為貨幣的補充,充其量只是資本市場的高科技游戲。ICO 是募集資金,相對于IPO出讓股權來募集資金,ICO是出讓初始產生的加密數字貨幣來募集資金,由于其基于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ICO并沒有嚴格的政府監管,這導致借ICO進行融資的活動大量涌現,投資炒作盛行,并涉嫌從事非法集資活動,所以2017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全面叫停了ICO。新技術的發展會帶來金融創新層出不窮,監管規則的出臺肯定具有滯后性,這是未來我們需要防范的問題。

    目前來

    看,金融亂象主要就是由于改革的配套措施沒有跟上和新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引起的,這個如果沒有處理好,將會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引發資本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資本配置扭曲,所以未來要做好改革的配套措施,加強對金融創新的監管。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