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的發展路線(從以太坊的歷程來預測未來的數字金融發展)
按照市場普通思維來講,對于區塊鏈技術的最佳闡述必然是比特幣,尤其至今比特幣的發起人非常神秘,更因為比特幣持有者所擁有的龐大財富,還因為比特幣交易的天量以及價格高低的瘋狂轉換,令人瞠目結舌。但其實,作為加密貨幣圈里第二把交椅的以太坊同樣不可小覷。
在比特幣出現并交易五年之后,19 歲的維塔利克·布特林出于極大的興趣以及自己擁有的計算機知識,讓他對區塊鏈的技術極其敏感,他看到了加密貨幣的廣闊前景,因此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從此開啟了以太坊的傳奇創業經歷。
美國記者卡米拉·魯索著作的《點對萬物:以太坊與未來數字金融》是一部描述以太坊以及平臺以太幣的艱難創業過程,這是數字貨幣資產親歷者的親身經歷,通過文中描述,讀者可以了解到這一神秘平臺的豐富內涵。
一切都源自于興趣和對未來的展望,否則,維塔利克·布特林也不會在如此年輕的時候就會有這種想法。抄作業一般來講很難成功,因為你只是復制,并不是創新,但總會有人在原來的基礎之上,去除掉既有的缺點,從而開發出更加成熟的平臺或產品。
以太坊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臺,通過其專用加密貨幣以太幣(Ether,簡稱“ETH”)提供去中心化的以太虛擬機(Ethereum Virtual Machine)來處理點對點合約。(源自:百度詞條)
當然,以太幣也和比特幣一樣,承載了大量的財富,當然,也引發了一系列重大的問題。維塔利克·布特林和他的創始團隊,經歷了太多不眠之夜,從無到有,從空想到現實,誰都沒有想到以太坊能夠發展到如今除比特幣之外,市值第二高的虛擬加密貨幣品種。
相對應著,更加強烈和嚴格的監管接踵而至,畢竟,財富大量聚集的地方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于區塊鏈技術和數量規模龐大的虛擬加密貨幣板塊而言,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目前在國際上,很多國家承認加密貨幣,但有些國家是不承認的。畢竟,加密貨幣雖然是貨幣的一種特殊存在形式,但是并沒有實際產能與之一一對應,就拿比特幣舉例來說,你說值100000美元也行,值1美元也可以,因為比特幣并非國家主權發行貨幣,國家信用不需要為此背書。但是如果要把比特幣對接到現有金融系統中,那將是對金融和銀行體系絕對的災難,因為這會瘋狂的洗劫財富,無中生有怎么可以?
這本書詳細介紹了以太坊的創立以及瘋狂的發展浪潮,在其背后一個非常年輕并且果敢的團隊孜孜不倦的進行狂熱的開發,這個平臺改變了一些事物的看法,同時也引發了更加嚴苛的監管,在一系列的問題之間艱難前行,當然,這是數字金融發展的必然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