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交易會被追蹤嗎(一個工具:能夠追蹤比特幣網絡犯罪金融交易的工具)
一種能夠追蹤比特幣網絡犯罪金融交易的工具
IMDEA Software 研究人員 Gibran Gómez、Pedro Moreno-Sánchez 和 Juan Caballero 創建了一個開源自動化工具來跟蹤濫用比特幣技術的惡意實體的財務關系,并在 30 個惡意軟件系列上進行了測試。
他們在 2022 年 ACM SIGSAC 計算機和通信安全會議論文集中展示了他們的研究和工具,通過反復探索,可以識別比特幣中的網絡犯罪金融關系。
網絡犯罪是數字環境的瘟疫。詐騙、網絡釣魚、身份盜竊、個人數據盜竊、網絡釣魚或計算機欺詐只是網絡上非法活動的幾個例子。
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一直吸引著網絡犯罪分子的注意,他們經常將它們用作支付手段,甚至作為非法目的存儲數據的手段。
意識到這個問題后,Gibran、Pedro 和 Juan 分析了屬于 30 個惡意軟件家族的 7,500 多個比特幣地址,包括勒索軟件家族、clippers、sextorsion、crypto-jackers 或信息竊取程序。
研究中使用的來回探索方法的主要優點是:它允許遞歸地跟蹤比特幣地址產生的所有交易。這意味著,如果一個比特幣地址從另一個地址接收到加密貨幣,然后將它們發送到第三個地址,則可以從第一個地址或最后一個地址開始追蹤加密貨幣的完整路徑。
正如 Gibran Gómez 指出的那樣,“該工具的主要優點之一是用戶可以以透明的方式復制整個過程,從而使結果得到證實。”
該工具除了為比特幣用戶本身服務外,對執法機構特別有用,因為它可以讓他們識別惡意地址和存款地址之間的路徑,這些地址被屬于受 KYC 政策監管的金融實體的非法活動運營商使用,例如交易所(加密貨幣交易所)。
這意味著,例如,國家警察可以使用此類途徑作為證據來獲得法院命令,要求交易所提供與所涉及地址相關的個人身份數據,并了解非法資金的最終接收者是誰。
此外,Gómez 還建議用戶在進行交易之前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以免成為網絡犯罪的目標:“在交易中包含目的地地址時,必須密切注意。有必要多次檢查目的地地址是正確避免快船。”
為了防止惡意軟件,他建議始終使用防病毒軟件并經常運行計算機掃描,最后,執行持續備份以避免可能因勒索軟件攻擊而導致的重要數據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