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墅廚房做飯真實照片(闖入空置別墅看書、做飯、睡覺、拍照卻不圖錢財,什么造就了“不一般”的小偷?)
1. 空置別墅頻頻遭竊,失竊的卻不是錢財
2015年4月底,江蘇省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月牙湖派出所民警接到了一個焦急的報警電話:報警人張先生是月牙湖畔一棟別墅的房主,長期居住在國外,家中別墅無人居住。然而當天他回國到家后發現,家中的物品有明顯被翻動的痕跡,廚房和廚具都被人使用過。
張先生立即對家中財物進行清點,發現留存在家的一些外幣被盜,書房里的一套《資治通鑒》少了一本。
緊接著一天后的凌晨,月牙湖派出所又接到一起類似的報警:報警人陳先生是張先生隔壁別墅的房主,這天他剛下飛機回到家,發現有一個不滿二十歲的男青年,正在他家的廚房做飯。
陳先生又驚又怒,立即拿出手機報警。嫌疑人顯得十分慌張,趁陳先生不注意逃走。
兩起案件地點鄰近,嫌疑人的作案方式相似,南京警方立即展開調查。
警方很快在網絡上找到了線索,有人在網上發布了一系列照片,照片的內容似乎在炫耀自家別墅的日常生活。但是這些照片里的陳設、家具、裝潢,卻和張先生和陳先生的別墅一模一樣。
根據嫌疑人在別墅中留下的蛛絲馬跡與網絡上的照片,南京警方迅速鎖定了嫌疑人王某。
經過與警方的交流,王某如實交代了自己的作案過程。
2. 小偷享受別墅生活,片刻造夢逃離現實
年僅19歲王某出身在江蘇邳州農村一個經濟困難的家庭中,母親得了癌癥,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積蓄,父親在工地上幫人干活,姐姐在南京打工,家庭的全部生活開銷都靠姐姐和父親來承擔。
為了幫助家計,2015年3月,王某來到南京投奔姐姐。
王某在南京到處找工作,卻沒等找到工作,先把身份證和錢包弄丟了。王某不得已回老家補辦身份證,隨后拿著臨時身份證回到南京找工作。
然而王某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數次遭遇失敗。就在他心灰意冷時,一家工廠終于答應給王某面試的機會。
王某抱著唯一的希望來到工廠,最終卻還是面試失敗。
自認無法和姐姐交代,王某不敢找姐姐,也不敢回家,無處可去的他來到了南京月牙湖公園,困意滿滿的他想在公園里找地方睡覺,就這樣陰差陽錯地翻墻進入了一旁的別墅區。
王某發現張先生的別墅窗戶沒關好,想著在這里睡一晚,他進入別墅內。
但他這一睡就是兩天。
直到兩天后,王某饑餓難耐,別墅中沒有食物,王某又開始了盤算起隔壁陳先生的房子。他砸窗闖進了隔壁別墅,在廚房找到了米,用陳先生的電飯煲煮飯吃。
填飽肚子的王某開始在別墅里參觀,在看到書房后,他對房主的滿滿藏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拿出一本《資治通鑒》看了起來。
王某本來就喜歡看書,還曾經夢想做小說家。而在這棟裝修精致的別墅中看著書,明亮的落地窗外是花草環繞的湖畔美景,王某幻想著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向往的生活”。
一棟無人居住的別墅里,一個私自闖入的不速之客,吃著主人廚房里的飯菜,看著主人書房里的藏書。那一刻,這個邳州來著小鎮青年,仿佛暫時做了別墅的主人。
看書間隙,肚子再度饑餓的王某去廚房打算做飯,這個時候他遇到了新的情況:別墅停水了。
感覺自己實在太倒霉的王某情緒變得不穩定,他開始在別墅中亂翻,找到了幾張1994年的英鎊。王某拿著這些外幣去郵幣交易市場賣了450塊錢,還順手帶走了一本《資治通鑒》。
3. 夢醒回歸現實,犯罪已成定局
此后,王某回了趟邳州老家,但呆了沒幾天又返回了南京。這一次,他直奔別墅小區。
王某在別墅中找到食材燒菜,當房主陳先生回家時,正好撞見了在廚房做飯的王某。
看到眼前的不速之客,陳先生一時間也有一些發蒙,他無法判斷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于是決定報警。
警方在調查中發現,王某一共進入了四棟別墅,偷竊過東西的有三家,所有錢物加起來幾千塊錢。
根據王某描述,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家人們都在每天忙碌著如何維持生計,沒人有時間去關心他。
王某唯一信任的就是姐姐,但他的幾次盜竊行為卻讓姐姐也傷了心,不再信任自己,王某的心中十分空虛。
王某真實居住的家是北方農村最普通的紅磚房,他自己的房間只有三四平米大,屋內殘敗破爛,與他所向往的別墅生活有著天壤之別。
一個失去家庭溫暖的年輕人,獨自在自己的生存空間里尋找著能夠慰藉心靈的情感。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只是一個誤入別人生活的闖入者,一個取悅自己的“造夢者”。
說道:
張越:這個男孩最讓我難過的是他對錢財沒有那么大的欲望,他是喜歡住在一個干凈的房子里、去感受生活中的美,這種美是他原本真實生活中所欠缺的。他在將這種生活的模樣發在網上的時候,哪怕他明知道是假的,但收到很多人的羨慕,也能滿足他的內心。但即便惹人同情,這也不能成為他犯罪的借口。
劉佳寧:嫌疑人不圖錢財,他所需要的是愛和關心。嫌疑人曾說自己心里特別空虛,因為多次盜竊經歷,與父母姐姐都無法溝通,這就使他沒有一個正常的親屬關系。再加上他朋友也很少,導致他的社交功能非常弱,這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危險的,他很容易停留在自己的世界里,無法走出去與他人分享。而在網上分享自己在別墅中的生活,得到了關注、甚至是尊敬和羨慕,更夠給他價值感和希望,這正是他最需要的東西。
編審/趙穎
策劃/周紀文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央視夜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