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成都歷史建筑(成都歷史建筑擁有“元宇宙身份證”了!)

    成都歷史建筑(成都歷史建筑擁有“元宇宙身份證”了!)

    掃一下歷史建筑上的二維碼,不僅可以了解到建筑的基本情況,還可以一邊聽著介紹,一邊以VR360度觀看建筑全貌——這就是成都市城市更新事務中心今年開展的歷史建筑保護標示牌增設二維碼工作的成果。就在今天舉行的“與城市共生——成都歷史建筑圖片展”現場,成都首批歷史建筑保護告知書也進行了發放。

    啥是歷史建筑保護告知書?

    據介紹,為進一步加強成都市歷史建筑保護利用工作,保障歷史建筑保護責任人合法權利,提升歷史建筑保護精細化管理水平,依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成都市歷史建筑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等有關規定,結合成都市實際,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決定發放《成都市歷史建筑保護告知書》,今天首批試點發放50處。

    據成都市城市更新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保護告知書》主要包括歷史建筑的基本信息(含保護圖則),歷史建筑保護責任人(歷史建筑所有權人、實際使用人、代管人)權利、義務,歷史建筑修繕流程,歷史建筑保護相關法律責任以及歷史建筑保護承諾書等。

    歷史建筑保護名錄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公布后,市級歷史建筑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作保護告知書,各區(市)縣歷史建筑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負責向轄區內歷史建筑保護責任人發放保護告知書。

    歷史建筑“元宇宙身份證”來了

    建筑是一個城市重要的組成部分,歷史建筑更是猶如無聲的講述者,講述著城市發展變遷的故事。今天上午,由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主辦、成都市城市更新事務中心承辦的“與城市共生”成都歷史建筑圖片展開展。展覽選取成都市各區(市)縣歷史建筑約80處,通過歷史、生活、城市三個組別展陳圖片,表現不同功能背景下歷史建筑的風貌。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今年我市開展了給歷史建筑標志牌增加二維碼的工作,用手機掃一下二維碼,不僅會有這幢歷史建筑的名字、地址、修建時間、公布批次、建筑編號和類別、中英文建筑簡介等,還有圖片展示,部分建筑還有伴隨著語音介紹的VR展示。通過手機就可以360度全方位、沉浸式參觀建筑,相當于給歷史建筑上了一個“元宇宙身份證”。

    “目前已經給全市300多處歷史建筑進行了二維碼制作,將陸續安裝到公示銘牌上。其中部分建筑有VR展示功能,我們將逐漸為其他歷史建筑的二維碼增加這一功能。”該負責人表示。

    據悉,此次“與城市共生”成都歷史建筑圖片展可免費參觀,地址在青羊區祠堂街“原聚興誠銀行祠堂街辦事處暨國畫家張采芹畫室”一樓。

    【延伸閱讀】

    1982年,成都獲得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稱號。作為文脈的載體,成都市域擁有豐富的老建筑,它們既是成都人奮斗不止的結晶,又是成都人悠然于棲的明證,是望得見、摸得著的鄉愁。

    2013年起,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加大歷史建筑保護利用工作,自《成都市歷史建筑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條例》頒布以來,不斷完善歷史建筑保護利用政策體系,加大資金保障,持續推進普查認定、掛牌保護及測繪建檔工作。同時探索多元化的保護修繕與活化利用模式,實施分級保護、分類施策,形成了“立體化保護、市場化利用、多主體參與”的成都模式,獲得了住建部、省住建廳的高度評價和社會關注,促進了天府文化的交流和傳承。目前,成都市已納入保護名錄的歷史建筑達361處,今年還將新增認定31處歷史建筑納入保護名錄。這些本將漸漸消隱于歷史塵埃中的建筑,正煥發新顏,融入新時代的躍動脈搏。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袁弘 責任編輯 何齊鐵 實習編輯 盧婭芮 圖據成都市城市更新事務中心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