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黑客帝國(從“黑客帝國”聊聊元宇宙)
或許你摸不準什么是“元宇宙”,但你一定知道《黑客帝國》《阿凡達》或《頭號玩家》。基努·里維斯用黑客分身在虛擬世界Matrix中穿梭;詹姆斯·卡梅隆通過《阿凡達》構建了一個以Na'vi人形態進入的潘多拉星球;而斯皮爾伯格用“Oasis 綠洲”承載了游戲玩家的虛擬現實世界,這些都是“元宇宙”在目前的人類社會想象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形態。
在《黑客帝國》的三部里,被機器奴役的人類成為了提供能量的肉體電池,大腦卻通過神經連接,生活在電腦模擬的1999年里。最終人類在主角的領導與犧牲下,與機器帝國達成和平協議,換來了可以自由選擇是生活在虛擬現實或真實世界里的權利。
在22年后的今天, “元宇宙”成為2021年下半年炙手可熱的概念。和幾年前的加密貨幣熱潮一樣,無論是科技圈、游戲圈還是投資圈,都充斥著一種FOMO的氣息。
“元宇宙”從幻想走向生活
“元宇宙”,這一充滿科幻色彩的詞來源于1992年的小說《雪崩》。在《雪崩》中,元宇宙是一個虛擬的城市環境,該城市沿著一條100米寬的道路發展,這條道路鋪設在一個黑色球形星球上。用戶們可以通過虛擬現實眼鏡進入元宇宙,人們可以通過數字化身相互交往,還可逐步提高自身的地位。作者斯蒂芬森這樣解釋元宇宙:“他在一個由電腦生成的世界里:電腦將這片天地描繪在他的目鏡上,將聲音送入他的耳機中。這個虛構的空間叫作‘元宇宙’。”
在1984年出版的《神經漫游者》(Neuromancer)小說中,主角是一個網絡黑客,把自己脫離肉體的意識切入交感幻覺世界。
而大家更熟悉的電影《黑客帝國》(The Matrix),也描述了大多數人在電腦模擬出的虛擬世界,即另一個現實中生活的故事。
今年4月,美國說唱歌手Travis Scott在《堡壘之夜》游戲中舉辦了“ASTRONOMICAL”虛擬演唱會,把玩家帶到了深海、太空等奇幻場景中,僅有10分鐘的演唱會,吸引了1230 萬人在游戲中同時觀看,刷新了該游戲史上最多玩家同時在線的音樂Live成績。之后《堡壘之夜》的手游安裝量增長600萬,吸金4400萬美元。
今年5月,《摩爾莊園》與草莓音樂節進行了聯動,讓玩家在游戲內能夠欣賞新褲子樂隊的全息演唱會。騰訊游戲《和平精英》兩周年派對中,邀請華晨宇舉辦了一場虛擬演唱會,游戲3D建模了華晨宇的虛擬形象,還原了他的歌曲《斗牛》的MV畫面,并推出系列玩家互動方式。
從1992年到現在,30年不到的時間內,我們目睹“元宇宙”從過去科幻小說中的構想概念,進化成了形態和定義日益豐富多元的體驗。
《黑客帝國》中的元宇宙
當我們回顧目前所有這些關于元宇宙的想象,《黑客帝國》依然是非常有趣的一個形態以及發展方向。
在電影黑客帝國中,男一號尼奧就生活在一個名為矩陣的虛擬空間里,這里看起來和現實世界沒什么兩樣,但其實所有人現實中的身體都被藏在了一個小小的膠囊里,他們的身體被連接著各種數據線。當這些人在虛擬世界中的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味覺等,都是靠著這些連接著神經的數據線傳到大腦,當模擬訊號傳到大腦之后,大腦會誤以為這些都是真實體驗,所以生活在虛擬世界中的人就會覺得這個世界是真實的,沒有人能夠察覺異常。
而要實現這些,《黑客帝國》也設置了一些技術路徑,虛擬現實是其中最最基本的技術配備,除此之外,還有:
腦機接口
這些技術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就是腦機互聯技術,將人腦和機器對接起來,由機器向人腦輸送任何感官的模擬信號,這樣你才會覺得虛擬世界是真實的,創造者才能永遠掩蓋真相。大家聽到很多的虛擬現實技術,還只是停留在給使用者提供了視覺和聽覺,至于嗅覺,味覺,觸覺這些信號呢,單單靠虛擬現實技術是無法實現的,還需要別的方式能夠連接人腦,負責這些區域的模擬信號傳送。
只有當AI向你的大腦傳輸一段它編造出來的代碼,不管是酸甜苦辣,都讓你覺得是真實的,這才進入了黑客帝國所描述的狀態,進入了它的膠囊裝置。而在這樣的膠囊裝置里,人可以體驗到AI模擬的任何感覺與狀態,可以以充分的實感居住在這個世界里,實現自己想體驗的一切可能。
人體電池
黑客帝國設置的另一個重要技術——人體電池,則是解決能量消耗的。黑客帝國給出的解決方式就是:把人類當做生物電池,來維系這個宇宙的存續。
一個普通人一秒鐘輻射出的熱量大概就相當于一個70-100瓦的燈泡一秒鐘發出的熱量,如果一個人能夠活到80歲,那么他一生所散發出的熱量就相當于一盞80瓦的燈泡永遠亮著,并且這些熱量會隨著人體狀態的不同而發生著改變,比如正在運動的人散發的熱量就比較大,就相當于一個700瓦的電磁爐。
如果可以把全球70億人口輻射出的能量全都集中起來供養元宇宙,那么黑客帝國中的橋段應該是可行的,并且生物電池也不需要考慮環境污染問題。當然,這個設想是帶有恐怖色彩的科幻設置,但是內置在其中的能源需求確是非常真實的。
一如我們在現實世界已經在熱烈討論的種種問題,比如能源需求帶來的環境污染與能源利用效率等問題,這個問題在運算量更大的元宇宙只會更加突出。
元宇宙也遠遠不止是《黑客帝國》
雖然黑客帝國系列已經對元宇宙進行了細節充實的構想,但是元宇宙也絕不僅局限在黑客帝國的格局中。
雖然元宇宙目前是一個主要停留在游戲領域中的體驗,但是科技圈也已經有共識,就是元宇宙遠不止游戲,會延伸至各行各業,隨之帶來的挑戰,也遠不只是目前最顯著的技術障礙。技術、數字基建只是它的一部分,還需要一套完整的社會運行規則做支撐——法律規范、倫理價值、經濟體系、貨幣系統、文化體系等。
這也是為什么,與元宇宙相關的概念層出不窮,無論是VR/AR,Web3,還是區塊鏈,NFT,經濟體系設計,甚至暗網所有這些都能跟元宇宙扯上關系。
元宇宙是一個高度概括的理念,在目前確實在攻克元宇宙技術難題的少數幾個團隊中,大家也都還未能完全明確目前最大的挑戰到底是什么。有的團隊在著重研究虛擬現實,有的在著重研究多人實時互動,還有人在嘗試搭建更加穩定持久的經濟體系。
雖然現在我們能夠接觸到的大部分元宇宙相關的項目和公司,都多少帶有一點神棍和智商稅的味道。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少數這些團隊在正在嘗試攻克的各類技術路徑,很可能會成為元宇宙的一磚一瓦。
元宇宙的真正實現,至少要實現的目標就是“From Utility to Reality(從效用到現實)”。而這個過程注定是極為漫長的,它涉及技術的挑戰,經濟與法律的挑戰,文化的挑戰,道德的挑戰等等方面。說得更加直白一點,這就是人類要學習自己當一次上帝,造出一個宇宙,捏出一個現實。所以,在提問“是否應該投資”“未來是否能賺到錢”之前,我們還有太多更重要的問題應該去理解去回答,否則“黑客帝國”中那些看起來已經非常黑暗的設定,可能還不是那個最壞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