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的收割方法和時間(“元宇宙”培訓:收割的是韭菜,販賣的是焦慮 荔枝時評)
文/克鮮
(作者克鮮,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資深評論人;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元宇宙”是什么?在還沒形成一個被廣泛認可的確切定義,人們對其描述還處在“比拼想象力”的階段,已經有人拿“元宇宙”收割韭菜了。
有“大V”爆料,有些人已經開了元宇宙課程培訓,日進斗金。記者調查發現,在得到APP上,有所謂的《前沿課?元宇宙6講》課程正在售賣,售價29.9元。截至11月15日,其數據顯示45070人學習,光賣這些課程,收入就超過130萬元。但是,有購買過元宇宙相關課程的網友評論:“幾節課都在重復講元宇宙的概念,反而更迷糊了,課程對元宇宙運用沒有講太清楚。”甚至有買過“元宇宙”書籍的消費者表示:“沒有太實際的內容,更像是寫作文、湊字數。”
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一些人因此焦慮,總害怕被時代拋棄。“終身學習”成了現代人的必備生存技能,及時更新知識儲備才能為時代的變化做好工作、生活上的準備。但是,“終身學習”不是盲目跟風,不是在焦慮之下被收割。
就拿“元宇宙”來說,我們已知的是,它集合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擬真感”,讓用戶具有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并且可以虛擬化分身。但是,它能產生什么樣的細分應用領域,會形成什么新工作崗位,提出什么技能要求,這些都是視野之外的未知,無人知曉,更無從預判。陽光沒有照到大地之前,所有人都只能想象白天的樣子。現在火爆的“元宇宙”培訓,無異于問道于盲。如果那些“老師”真把“元宇宙”弄得那么明白,也不至于29.9元就“賤賣”了。
我有一個做暢銷書的朋友,每一年的網絡新詞都在他的手中變成了一本本新書:下沉市場、直播網紅、新基建、中臺,哪個詞熱門,他就做哪個領域的暢銷書。我問:你懂這些新名詞嗎?他說:我不懂,但是買這些書的人更不懂。事實上,對于很多新生的概念,你能在普通的“知識收費”渠道里獲得的,都不可能是真正的一線干貨。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當年知乎、得到等知識付費平臺相繼涌現,大家紛紛付款。今年又成了“元宇宙”元年,各種知識付費“土法上馬”,很多“知識付費者”花錢只是為了買個心理安慰,緩解被時代拋棄的焦慮。回溯過往20年,從納米科技到互聯網,再到電商、大數據、區塊鏈、虛擬幣、5G,一波潮水接著一波潮水,有人一直在學習,一直在付費,卻一直沒有收益。學習本身沒有錯,但不必為了焦慮而學,不必為了時髦而學。
復旦大學嚴鋒教授曾開出過“不必讀”書單,在網上廣為流傳。莊子有言,“我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下一句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生命有限,精力有限,不必盲目追求無窮的更新知識。精耕自己的專業領域,筑好自己的護城河才是正道。
你不知道YYDS或者EDG,或者沒聽說ESG,這并沒有什么可恥的。這不是說人要放棄學習新鮮知識,而是要弄明白自己的真實需求,才不會被作文一樣的“元宇宙”培訓課收割了智商稅。心病還需要心藥治。本領恐慌和能力焦慮,本就不是花幾十塊錢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