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一天賺20元的app(元宇宙是個啥還沒搞懂,這個App靠賣課先賺它一百萬)

    一天賺20元的app(元宇宙是個啥還沒搞懂,這個App靠賣課先賺它一百萬)

    “元宇宙”是最近的熱詞,相關話題連連出圈,不管你之前有沒有了解過元宇宙,想必在這段時間內或多或少都看到或聽到過元宇宙的相關消息,像是短視頻平臺上的各種科普內容,以及Facebook為了元宇宙改名Meta和羅永浩關于元宇宙的微博等熱門話題。

    許多與元宇宙相關甚至沾邊的公司,也受益于此次元宇宙風潮,股價連連攀升。元宇宙的火熱讓部分公眾不知所措,讓許多第一次了解的用戶感到迷茫,這正好給了知識付費平臺契機,即緩解用戶們的焦慮。

    最近,得到App上線了一門名為《前沿課·元宇宙6講》的課程,平臺顯示目前加入學習的人數已超4萬,以原價29.9元進行計算,該門網課營收已超過120萬。目前該課程的付費人數還在不斷增長,對比平臺上的其它前沿課發現,《元宇宙6講》現階段的付費總人數規模和付費增長率成績都很搶眼,得到算是借著元宇宙的東風好好賺了一筆。不過,這次“販賣焦慮”的可不是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而是整個資本市場。

    用戶的焦慮,需要靠網課來緩解

    說到底,許多用戶對元宇宙產生焦慮的根源來自于元宇宙本身,元宇宙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用戶去網上查資料后得到的知識體系多是零散的,并且不同公司、不同個人對元宇宙的理解有共性又有個性,共性來自于元宇宙以往的歷史、未來擬真化的數字場景等,個性則因為每家公司和個人的出發點不同,布局的產業和思考的角度存在差異,看到這么多不同的觀點普通用戶都不知該相信誰。

    在短視頻或中視頻平臺上,出現了不少兩三分鐘了解元宇宙的視頻,這些內容大多是將部分網絡資料的簡單視頻化,用戶聽完感覺懂了、醒悟了,過一段時間后又感到到好像什么也沒聽懂,視頻內容就像水過鴨背一樣,到頭來還是懵圈還是焦慮。就和網絡上其它領域的科普知識一樣,碎片化信息只能緩解用戶一時的焦慮,并不能讓用戶從根本上得到什么新知識。

    相對于網絡上一篇八九百字的元宇宙文章、一段幾分鐘的科普視頻,網課所能承載的信息點更多,分階段解讀的課程學習也更有線性。當然,光有這些優勢還不夠,其它同類型平臺也能做,要想讓用戶在得到App上心甘情愿的為網課買單,除了放大用戶的焦慮外,內容還需要有行業大咖做支撐。

    放大用戶焦慮這部分市場已經做了,那另一部分呢?得到《元宇宙6講》的主理人陳序,是零碳元宇宙智庫MetaZ創始人,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文版首席顧問。而課程除發刊詞外共分為六講,主要內容為元宇宙是什么、元宇宙的技術邏輯,實現元宇宙個人和社會要做哪些準備等。

    以行業大咖的視角來做知識付費,在影響力、權威性等方面遠超碎片化的網絡知識。從課程的評論區來看,用戶對《元宇宙6講》的評價頗高,評分達到4.6分(滿分為5分),不過評論區里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如“技術還不成熟,內容也不成熟,開課還是緩緩吧,不是講師不行,而是內容有點急。”

    其實真正急的可能不是課程,而是迫切想要了解元宇宙的用戶們。在某購物平臺搜索元宇宙時,數據顯示部分元宇宙書籍月銷量為1000+,銷量已經比一些Java類編程書籍要高了。而作為原來主要開設設計類課程的天琥教育(A股上市公司開元教育旗下),也開設有元宇宙課程,并表示“元宇宙系列課程均由公司獨立研發。”

    除此之外,在一些私域流量平臺上,也出現有商家在賣名為《元宇宙第一課》的課程,從網上曝光的截圖來看,該商家單日收入超9萬、累計收入接近160萬,吸金能力一點不比得到差。

    類似的元宇宙課程市場上還有不少,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得到App上的課程至少還有行業大咖助力,那其它平臺的課程呢?平臺的師資力量如何、主要教材內容有來自哪里?許多平臺可能不過是想趁著元宇宙還處于“朦朧”時期割一波韭菜罷了。

    因為一些平臺或小賣家知道,現在元宇宙的定義還未真正成型,從是什么、為什么到怎么做的流程中,以現在的視角去看未來的元宇宙,其中的許多觀點肯定是帶有局限性的。但多數用戶只是想緊跟潮流,拓充自己的知識面,付費買一份心里安慰。

    不過相較于其它平臺,與元宇宙課程有關的話題中,還是得到App的《元宇宙6講》網絡熱度更高,這可能也從側面說明了至少在賣課這件事上得到平臺是成功的。其實從平臺發展來說,得到快速跟進元宇宙的課程,是平臺發展的需要,更是得到破圈的需要。

    得到需要元宇宙

    得到作為國內知識付費領域的主要玩家,與知乎和喜馬拉雅等玩家相比,得到還比較小眾。以月活數據來看,知乎和喜馬拉雅月活均破億,而得到的月活量還在百萬級別,招股書顯示時間截止至2020年3月31日,得到App月活為350萬。

    得到平臺月活不高的原因,可能與平臺屬性有一定關系,得到App里的內容以付費為主,而知乎的社區屬性更強,多數功能并不需要開通付費會員。

    根據得到App運營主體思維造物的招股書數顯示,公司的主要營收來自線上知識服務業務,而得到在2018至2020年的新注冊用戶和付費用戶數卻是下降的,新增付費用戶數分別為164.91萬人、91.10萬人和82.61萬人。得到的用戶體量本身就不算大,新增用戶的減少或會影響到整個平臺的健康發展,在國內知識付費市場日趨成熟的背景下,行業整體規模的擴大給了行業企業進一步擴張的機會,艾媒咨詢的報告顯示2021年國內知識付費市場規模將達到675億,得到需要抓住新的市場需求以促進平臺的持續發展。

    其次,得到上的課程具有一定單一“爆點”的特征,即某一門火的課程能夠為平臺帶了更多的營收,并且還能為得到破圈。如薛兆豐的經濟課程就極具吸金能力,2017和2018兩年間從得到賺了近3000萬元,2017年時占到思維造物公司采購總額比例的4.27%,《薛兆豐的經濟課》目前的學習用戶超過55萬,以原價249元計算已為得到帶來了超一億元的收入,期間薛兆豐也上了好幾個綜藝,無形中宣傳了得到App。

    這些因素的結合也說明了,得到需要更多更火的課程,一門熱門課程在經濟層面和市場層面能為得到創造巨大的價值,所以我們會看到得到上的許多熱門課程都是由各行各業的大咖來講的。在知識付費領域,元宇宙的火熱無疑給了許多行業玩家拓展業務的機會,像是前文提到的一些規模不大的私域流量平臺,瞅準了市場需求也快速進來分蛋糕。

    元宇宙的到來也是得到繼續破圈的契機,至少從課程安排和師資力量角度來看,得到的元宇宙課程還是有保障的。目前,在得到上《元宇宙6講》在熱門課程TOP50榜單中排名第一,超過財經和管理學等課程,長遠來看,伴隨著元宇宙概念的持續火熱,該們課程可能還會繼續火一段時間,得到未來或還會推出其它元宇宙課程,將更多用戶吸引至得到平臺。

    值得警惕的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許多新概念傳播得非常快,一些在當時火熱的概念被投機者追捧,但在熱度退去之后,真正推動行業發展的反而是那些平時默不作聲的企業,例如此前的區塊鏈。作為知識付費平臺,得到需要的是靠自己的行業影響力,開發出更多更有價值的元宇宙內容,像是元宇宙產業鏈的許多部分都值得做成一門課程。追熱點只是一時,只有沉淀下來才能開發出更多有社會影響力的課程,對于知識付費平臺而言,核心競爭力不就是內容嗎?前沿課系列是得到平臺的差異化所在,得到的商業模式歸根到底要靠的還是內容差異化,只有將地基建的足夠好,平臺未來的行業上限才會更高。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