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是炒作還是風口(專家觀點 爭議元宇宙,是風口還是炒作?)
來源:通信信息報社
(特約記者 吳勇毅)2021年可謂元宇宙元年,全球科技巨頭紛紛聚焦以VR、AR、AI、5G及區塊鏈等新科技為主的元宇宙賽道,就連臉書Facebook也將公司稱號突改Meta(元宇宙)。國內騰訊、網易、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不斷發出口號布局元宇宙產業,三大運營商也開始搶灘。11月11日,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為主的各大產商成立了“元宇宙產業委員會”,舉辦揭牌儀式,宣告國內首家元宇宙行業協會正式成立。
在科技圈與資本圈的追捧下,元宇宙似乎成了堪比移動互聯網的劃時代機遇。那么元宇宙緣何突然一夜之間變得異常火爆?業內分析,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在增長方面已呈滯漲之勢,市場需要新概念、新事物來重新包裝、澎湃活力,技術渴望新產品、資本急尋新出口、用戶期待新體驗,這是元宇宙概念炙手可熱的主要原因。
從社會現實需求來看,反復多變的疫情削弱人們在物理世界的關聯,加強虛擬交互需求反而與日激漲,“宅經濟”亦逐年井噴。從技術層面看,虛擬現實、增強現實、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日益成熟,已成為支撐今日元宇宙興起的基礎。
然而“蹭車的太多,真假難辨”。有人說元宇宙是未來,是新的風口,有人稱元宇宙不過是VR概念的卷土重來,也有人稱是資本的一場游戲,甚至怒斥元宇宙是騙局。媒體披露,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就打著“元宇宙區塊鏈游戲”“云挖礦”等高科技幌子進行詐騙錢財。總體而言,社會對于元宇宙的批評質疑主要集中于三大方面:一是認為元宇宙是一個偽命題,是一場新的“割韭菜”資本騙局;二是對于元宇宙能否落地實現、有效應用實現的質疑,因為以當前的算力條件、網絡技術和VR/AR技術的發展現狀來看,元宇宙基本場景離真正落地還有很長距離,元宇宙產業整體上還處于萌芽階段,技術局限性是當前制約元宇宙發展最大的瓶頸;三是認為元宇宙只是大企的游戲,不具備均衡全面發展的可能性,許多中小企業卻不斷去蹭熱點是不當和盲目的。
多元的聲音,是正常的,可以明確的是,雖然元宇宙似乎擁有廣闊空間和多種可能,但截至當前,它仍是一個尚未成型的新興事物,元宇宙要成為現實,還有幾大技術難點需要突破,包括算力、算法與高昂的VR內容制作成本,需耐心沉淀培育。說到底,元宇宙何時能夠廣泛落地,重點還是基礎設施何時能達到一定的水平并且實現全面的協同,這需要芯片、AI、系統、云計算等軟硬件前沿技術進行突圍配合。
有業內人士指出,“是鏡花水月還是觸摸得到的未來,是資本炒作還是新的賽道,是新瓶裝舊酒還是科技新突破”,下結論前不妨“讓子彈飛一會兒”。回眸過往,當時世人根本無法想象計算機將如何迅速、劇烈、根本性地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同樣,站在今日展望未來,人們也難以預測元宇宙將帶來怎樣的影響、怎樣的沖擊,站在今天看元宇宙的未來作用、價值,就如同1999年去思考互聯網將帶來的作用與價值。
多數專家認為,隨著互聯網數字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區塊鏈、5G、大數據、AI、量子信息等新技術的不斷突破,虛擬與現實結合似乎已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元宇宙的實現是一種必然趨勢,是未來互聯網的發展方向,不能因為擔心它可能存在的問題而放棄前行。
雖然有炒作成份、作虛的表面,然而元宇宙已通過在當下不同行業領域的應用,露出可用有用的苗頭,未來可期。專家認為,未來十年將是元宇宙發展的黃金十年,轉型窗口期已經悄然開啟。盡管元宇宙還處于發展初期,但其發展無疑將帶來巨大的社會變化,推動整個消費形態日常生活進一步升級,帶來巨大的市場聯動效應。而資本的爭相入局,勢必會加速國內元宇宙的建設和普及,進而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實現更深層次的融合,為實體企業開辟全新發展空間。
讓我們在謹慎中大膽擁抱和探索元宇宙吧。
本文來自【通信信息報社】,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