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區塊鏈公司入職(萬向區塊鏈現高管系列變更,民生人壽系高管退出,萬向系4家實業公司業績原地踏步或逐年下滑)
日前,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上海萬向區塊鏈股份公司(下稱“萬向區塊鏈”)發生一系列工商變更。高管人員中除董事長肖風及監事魯偉鼎以外全部遭到更換,公司經營范圍亦有變化。
具體來看,新上任的董事有王永剛、徐安良、劉志剛、王競楠,相對應退出的四名董事為吳志軍、徐初斌、陳軍、黃敏;章文華、金澤川為新任監事,趙琦、馮立民退出監事行列。
天眼查信息顯示,退出的董事中,吳志軍與黃敏均于民生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陳軍為萬向集團旗下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發公司,萬向一二三的法人兼總經理;徐初斌于通聯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民生通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擔任董事。
新增董事中,王永剛為萬向信托總經理、萬象租賃董事長;徐安良為萬向創業投資股份公司法人兼董事長,并兼任萬象財務有限公司董事及萬向一二三副董事長;劉志剛為萬象財務董事長、萬向資源董事,值得一提的是,劉志剛為第二次入萬向區塊鏈,其在2018年前曾擔任過萬向區塊鏈董事,后退出;王競楠無歷史任職信息。
總體來看,萬向區塊鏈的新管理層仍是在萬向集團內部人員中產生。
另外,萬向區塊鏈的經營范圍也進行了變更。新增互聯網信息服務;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經營類電子商務);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等。
一般經營項目經變更后新增:物聯網技術服務;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技術推廣;信息系統集成服務;軟件開發;信息咨詢服務(不含許可類信息咨詢服務);國內貿易代理;電子產品銷售;物聯網設備銷售;計算機軟硬件及輔助設備零售;汽車零配件零售;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銷售;住房租賃等等。
據萬向區塊鏈官網介紹, 2015年,萬向集團成立萬向區塊鏈實驗室,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擔任首席科學家。此后2017年,萬向區塊鏈正式成立。注冊資本為1億元,法人為肖風,監事為萬向集團創始人魯冠球的兒子、萬向集團CEO魯偉鼎。到目前,萬向區塊鏈在區塊鏈領域累計投入超過10億元。
官網顯示,其提供基礎設施BaaS以及Venachain。其中,萬向信達區塊鏈BaaS平臺的合作伙伴有中都物流、賽昉科技、民生保險、Leap Five、海爾、矩陣元、摩聯科技、豐頓、紫光展銳、星展銀行、天翼物聯、正邦集團、南鋼鋼鐵、江西銀行。
Venachain的應用案例包括供應鏈金融、運鏈盟、汽車零部件質量溯源、工業區塊鏈質量溯源、石化可信倉單貨轉與質押融資、生物資產可信監管及金融服務、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移動出行。萬向區塊鏈提供的解決方案包括分布式認知工業互聯網、資產數字化、數字城市以及其他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第二次來中國尋找投資,爭取到了萬向集團肖風和萬向集團旗下,投資區塊鏈技術相關企業的風險投資基金上海分布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分布式資本”)創始人沈波的支持,分布式資本用50萬美元購買了41.6萬個以太坊原生代幣ETH。
此后,分布式資本陸續參與了近百個區塊鏈項目。涵蓋國內外眾多知名項目如ZEC、VEN、NAS等。到2017年時,萬向集團在區塊鏈領域的地位及話語權都較出色。不過有消息指出,隨著分布式資本近年引入越來越多的LP,萬向控股對分布式資本的影響力已減弱,兩者的交集也越來越少。有行業人士表示,今天萬向集團的競爭對手是A16Z、DCC、PT這些投資機構以及財團,萬向集團與之無法比較,話語權不及當年。
萬向區塊鏈僅是萬向金融板塊的其中一隅。事實上,萬向系的許多金融資本運作并非通過萬向集團進行,而是由魯偉鼎創辦的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萬向控股”)進行,兩者并不具有直接的股權關聯。萬向系的經營思路基本成型:萬向集團主打實業,萬向控股主打金融。萬向系目前擁有萬向錢潮、承德露露、萬向德農、順發恒業等4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并參股了華誼兄弟、廣汽集團等14家A股上市公司。
天眼查顯示,萬向控股旗下擁有民生人壽、通聯支付、浙商基金、普星聚能、萬向信托、萬向租賃、通惠期貨、萬象區塊鏈等眾多金融企業。實際上,萬向系的金融版圖中僅差一張券商牌照,由此可見魯偉鼎對于金融領域的野心。
然而在魯偉鼎著力金融業務的同時,其傳統主業從財務數據來看是在原地踏步,甚至還呈現出業績逐年下滑的趨勢。
以順發恒業為例,2020年其營收同比降64.75%;凈利降59.19%,扣非凈利降66.13%,活動現金流降600.20%,基本每股收益降60.00%,總資產減少10.81%。萬向錢潮2020年的凈利較2019年同比降18.64%,扣非凈利降9.71%,基本每股收益降21.05%。
承德露露也一樣。自2015年后其結束高速增長,業績整體下行。2016年至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5.2億元、21.1億元、21.2億元和22.6億元、18.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85%、-16.23%、0.48%和6.29%、-17.5%;同期,歸母凈利潤實現4.50億元、4.14億元、4.13億元和4.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8%、-8.16%、-0.13%和12.54%、-7.03%。
本文源自藍鯨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