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合法合規原則(兩分鐘輸掉8000元,平臺:互動活動合法合規;文旅局:法無禁止皆可為)

    合法合規原則(兩分鐘輸掉8000元,平臺:互動活動合法合規;文旅局:法無禁止皆可為)

    導讀

    “問北京”4月17號曾報道,有市民質疑手機直播社交平臺——花椒直播上的砸金蛋、禮物猜猜猜等抽獎游戲涉及網絡賭博。報道播出后,花椒平臺方面聯系到記者,表示這些游戲只是平臺設置的在線互動活動,那么,平臺為什么要設置這樣的“互動活動”,又由什么部門進行監管呢?

    玩家:平臺中有抽獎游戲

    孫先生從2019年開始使用花椒直播APP,無意間他發現直播平臺中存在不少“幽靈直播間”,在“幽靈直播間”里沒有人直播,取而代之的是諸如“砸金蛋”“禮物猜猜猜”等眾多抽獎游戲,孫先生說:

    孫先生:我在這個位置投注,他會在里面轉圈,點一下是100塊錢,在這點一下1000,在這點一下是3000,點不同的是不一樣的,他會給你轉圈,轉到哪個算哪個,點開始游戲,就這么簡單的操作,就這么簡單,你看,這邊很多人都在玩這個東西,唉,你看你看,這個是賺了,這個是財神袋……

    玩抽獎游戲會造成巨額損失

    同樣沉迷于這些抽獎游戲的還有市民劉先生,從2018年至今,劉先生在花椒平臺玩這些抽獎游戲,損失已經高達600萬元。劉先生說,以“禮物猜猜猜”舉例,兩分鐘就可能損失人民幣8000元。

    劉先生:猜猜猜就是一個賭博游戲,30秒開一次獎,最大投入2000,那我兩分鐘就可以輸8000。

    花椒直播平臺“禮物猜猜猜”游戲界面

    公司:合法合規的互動活動

    報道播出后,花椒直播平臺母公司——北京花房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李女士聯系到記者,表示孫先生劉先生等人反映的“砸金蛋”“禮物猜猜猜”等抽獎游戲 只是平臺為了提高用戶活躍度而設置的互動活動,都是合法合規的,沒有賭博性質。

    花房公司工作人員李女士:我們這塊其實它不屬于游戲,我們這只是平臺的一種互動活動,它是這種趣味性的一種活動,主要是為了提高用戶的一個參與度和活躍性,目前我們這邊都是合法合規的,并沒有屬于賭博的這一塊的性質。

    天眼查上顯示的企業信息

    公司:不清楚監管方

    那么,這些互動活動的設置是否需要經過相關部門的許可,又應該由什么部門來進行監管呢?北京花房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李女士表示,對此,自己也并不清楚。

    花房公司工作人員李女士:這一塊的話我們目前都是合法合規的,但具體您提到的審批這一塊,我目前也不是特別的清楚。

    文旅局:法無禁止皆可為

    記者就此問題聯系到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負責網絡文化經營單位設立許可、文化市場審批事項的審批處的工作人員表示,只要不違反相關法律,這些互動活動的上線就不需要審批:

    市文化和旅游局審批處:法無禁止皆可為,沒有管的那就不需要批。

    花椒直播上的“砸金蛋”游戲界面

    專家:監管有待完善

    對此,長期關注互聯網、游戲產業的產業時評人 張書樂 認為,砸金蛋、“禮物猜猜猜”在有版權號的網絡游戲領域已經被明令禁止,而在直播互動領域,目前還沒有明文規定。張書樂認為,相關部門對直播平臺上類似運營活動的監管和規范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張書樂:在游戲行業里面,在之前就已經確定了不準做砸金蛋之類的游戲玩法,那么像直播里面的話,它有沒有這種界定?目前是沒有看到。因為像這種(游戲)產品啊,它是經過很多年的規范,而直播的話呢,它是這幾年才開始崛起,所以對它的規范可能是一步一步的。它現在是一種邊緣性的行為,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它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還要比較準確地進行一些研判。

    平臺:中獎概率可以調整

    然而,據市民劉先生再次向記者反映,他認為這些互動活動中藏有不少貓膩,不僅涉嫌賭博,同時還涉嫌詐騙。根據劉先生提供的一份與花椒官方工作人員的對話截圖,工作人員表示,游戲中獎概率可以在后臺進行調整,另一位花椒官方工作人員也表示,“大盤”可以調整。

    花椒官方運營人員:大盤肯定是可以調的,你覺得大盤不能調嗎?

    玩家與花椒直播工作人員的對話截圖

    玩家質疑為何在游戲玩法介紹中顯示最多中288888,實際有人中了292334貝殼

    可以將錢轉到個人賬戶

    另外,根據劉先生提供的一段與官方運營人員的見面錄音,劉先生提出“洗錢”的訴求,這名運營人員表示,平臺可以通過公會將錢轉到個人賬戶。

    花椒官方運營人員:現在好多工會都是這種操作方式,就是我們把這個錢打給公會,公會呢從公司轉到個人工作室,然后通過個人工作室再轉給個人。

    花椒VIP客服提示玩家套現

    業內人士:平臺應該知曉

    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互聯網平臺資深從業者看來,如果無法獲得平臺參與虛擬幣變現的直接證據,從法律上說,平臺是不承擔責任的。但是從理論上來說,玩家在平臺以各種方式產生的如此大額的現金流,平臺方是不可能不知曉的。

    某互聯網平臺從業者:現在如果沒有證據證明,這個變現渠道是平臺提供,或者是平臺有另外一套的運營體系來支撐的情況下,確實你從法律意義上來講,是沒有辦法指向平臺方的。但是這里面產生的現金流有這么大的情況下,理論上沒有平臺方的參與和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

    專家:為提高活躍度與現金流

    那么,平臺為什么要冒著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上線這樣的互動活動呢?在互聯網時評人張書樂看來,面對其他直播帶貨平臺的競爭,花椒直播目前存在盈利瓶頸,因此訴諸于此類互動游戲提高平臺活躍度和現金流,但是這無疑給平臺抹上了灰色的陰影。

    張書樂:從2016年開始,就直播大戰嘛,當時有上千個直播品牌,一路發展過來,其實花椒現在已經掉隊了,它的盈利出現了一個很大的瓶頸,靠主播的表演啊等等,實際上是有一個很大天花板的,他(花椒)就思考通過這種游戲化的方式,但是這種游戲化呢他又走的有些偏。收貨商這種行為它其實是破壞了平臺的生態,雖然是表面上給平臺帶來了更大的活躍度,但實際上讓平臺本身就抹上一種灰色的陰影。

    專家:“不道德經濟”的表現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董晨宇看來,平臺以這樣的方式獲得盈利,其實是“不道德經濟”的一種表現。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董晨宇:從平臺角度來講的話,他所做的其實是那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不道德,以從平臺的技術設置上,其實是有很多的誘導的這些設置,就是刺激消費的一些設置的。

    專家:監管尺度很難拿捏

    同時,董晨宇認為,相關監管尺度確實很難拿捏,建議可以從稅收角度對此類直播行業的發展進行規制。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董晨宇:所以我覺得國家監管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個監管其實是很難很難做的,尺度是很難拿捏的,比如說可能會出臺的一些限額打賞的這樣的一個監管,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就是,大家的這個收入是不一樣的,我是一個普通的工人,我每天打賞1000元,我玩一年足以讓我破產,但是如果一個月我能掙20萬,你讓我花1000元,我很愿意啊。其實就像煙草行業一樣,應該加重稅,從稅收上其實是可以抑制這個行業的發展。

    中央網信辦等三部門開展“清朗·整治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亂象”專項行動

    記者了解到,中央網信辦多部門已多次開展整治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亂象的專項行動,在目前正在進行的“清朗”專項行動中,相關部門就明確提出:要全面規范頻道、活動設置,嚴格規范部分直播平臺開設抽獎、競猜、返利、奪寶等活動,堅決打擊變相實施博彩誘導用戶參與賭博行為。花椒直播中的這些“互動活動”是否符合相關要求呢?怎樣形成針對直播亂象管理的長效機制?對此,“問北京”將持續關注。

    原創稿件 轉載需授權 否則舉報

    記者丨王小孟 編輯丨王小孟

    值班主編丨獨伊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