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字13的可怕傳說(傳說中的虛擬數字人來了)
虛擬人又稱數字人,指人們在計算機上模擬出一個類似真人的虛擬人形象。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虛擬數字人頻頻登上各類型節目、晚會和大型運動賽事,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此外,傳媒和金融等行業也紛紛推出相關虛擬數字人服務大眾,一時間,虛擬人成為潮流。目前,國內虛擬數字人相關產業生態已經初步完善。
虛擬數字人柳夜熙日漸火爆,在資本和技術的推動下,數字人整條賽道變得更炙手可熱。虛擬人越來越火,與當下關注度頗高的元宇宙脫不開關系。作為元宇宙世界里的核心要素,搶灘虛擬數字人制高點,是產業競爭的焦點。
最早的虛擬人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1982年,世界上第一個虛擬偶像歌姬林明美誕生,而在兩年后(1984)的英國,又誕生了世界首位參演電影的虛擬人——Max Headroom,不過此時虛擬人仍處在萌芽時期,其實現手段仍以手繪為主;而進入21世紀后虛擬人進入了新的探索時期,CG、動作捕捉等計算機技術取代手繪成為虛擬人技術的新寵,最成功的案例便是2001年的《指環王》中通過CG動作捕捉而塑造出的咕嚕一角。
而2015年之后,虛擬人則發展到了初級階段,終于可以嘗試出入各種場合了,譬如2018年新華社與搜狗合作打造的虛擬主持人(以主持人邱浩為原型打造),再比如某房企拿下了最佳新人獎的虛擬員工等……而在這一時期,AI深度學習算法成為了虛擬人制造的關鍵技術,那么當下的虛擬數字人究竟是怎么誕生的呢?
虛擬人的制作流程涵蓋了諸多技術,制作方式仍在逐步進化中,存在某些步驟互相融合的趨勢,但尚沒有完全定型的整套解決流程。虛擬人制作流程中最為核心、最具挑戰的是建模、驅動、渲染三大流程。
未來元宇宙世界的數字人之爭中,拿到最大的籌碼?
面向虛擬數字人的運營產業鏈是先決條件。比如許安一幕后的動作捕捉設備和動畫制作大咖,成功經驗就可以復制到其他直播間、其他虛擬人形象之上,為產業所用。
有分析稱,虛擬數字人產業鏈上的不少公司近期拿到風險投資,已經形成用戶、資本各方高度關注的態勢,這與數字虛擬人在元宇宙產業鏈中的地位和價值密不可分,未來,企業能在數字人生產和孵化方面提供強大技術和商業化經驗,就有機會獲得競爭先機,就有可能在元宇宙建設中搶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