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外匯暴富神話(北京日報評論:幣圈崩盤戳破暴富神話)

    外匯暴富神話(北京日報評論:幣圈崩盤戳破暴富神話)

    近段時間,虛擬幣市場迎來全線殺跌。大名鼎鼎的比特幣連續跌穿多道整數關口,價格相較于歷史高點已經“腰斬”;有著“幣圈新貴”之稱的“LUNA幣”更是一夜下跌99%,造成約40萬人爆倉,數百億美元財富幾近歸零。殘酷無比的“割韭菜”,再度印證了虛擬幣潛在的巨大風險。

    一種商品要成為被投資的標的物,一來需要認可度,二來需要流動性。回想虛擬幣誕生之初,憑借去中心化、隨意流通、匿名免監管、人人可發幣等“自由”特性,吸引大量資本巨頭為其背書。與此同時,自2008年以來超發的大量美元,將虛擬幣視為可以保值增值的資產而大量涌入其中。有了各路資本“抬轎子”,幣圈的早期發展充斥著暴富故事,更進一步衍生出礦機、挖礦等更為龐大的產業鏈。

    作為一款科技產品,虛擬幣經過多年發展始終未能創造出改變人類生活的“現象級”應用,更頻頻成為資本投機暴雷的風險點,不能不說是一種警示。太多事實告訴我們,一個編造概念大肆炒作,濫發衍生品制造虛假繁榮的市場,是極度危險的。但對以美國為代表的金融體系而言,這種“極端自由放任”卻有著某種“政治正確”。以至于有學者直接將此命名為“賭場資本主義”,因為“它具備了賭場的所有要素:賭徒、賭具、賭資、籌碼和賭場的規則,充滿了投機和風險”。

    歷次金融危機的慘痛教訓充分說明,政府與市場必須有機地結合,才能保障經濟健康發展。面對狂飆突進的虛擬幣,我國敏銳注意到了其“自由放任”“反對監管”等特性背后的深層金融風險,并迅速出臺相關規定、加大核查整治力度。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境外虛擬幣交易所仍在借助國內社交平臺進行引流,很多網民在“炒幣”暴富的蠱惑下也難掩躁動。針對這樣的苗頭性問題,有必要動態跟進治理方式。而對正在觀望的投資者來說,更要明晰法律紅線,知曉金融風險,不要幻想自己能在這個過山車般呼嘯的“獵場”中抄底發家。畢竟,哪個血本無歸的投機者,當初沒做過這樣的大夢呢?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 鮑南

    流程編輯 馬曉雙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