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帶來的新職業(互聯網平臺如何助力新職業更具含金量?)
“我們對人才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因為企業還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特別是新職業崗位,目前比較緊缺。”來自廣州的一家初創科技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在今年秋招季,將面向應屆畢業生提供多個不同類型的崗位,其中不乏備受年輕人關注的“新職業”。
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深入,數字新職業成了今天就業市場中的新寵,在諸如電競、直播、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業態的帶動下,新職業不斷涌現,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而作為新職業的供需方,互聯網平臺也成了支撐新職業快速發展的最堅實后盾。
數字新職業供需兩旺
“我大學讀的是中文系,但是我對如今的直播行業更感興趣,也覺得未來更有前景,所以今年秋招我一直在留意直播行業的機會。”來自暨南大學的小李是一名應屆畢業生,在今年秋招季,她將求職的目標放在了直播這樣的新職業領域。據南方日報記者從各大在線招聘平臺了解到,今年秋招季,在數字經濟的推動下,數字新職業成為了關注度增速最快的職業類別。
資料顯示,此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向社會公示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與2015年版大典相比,此次大典首次標注了數字職業,共標注數字職業97個,增加了15個小類155個職業,而其中直播銷售員、電子競技員、短視頻博主等新職業就已經成為了當下求職大軍的“心水之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李長安就表示,這些新崗位的人才需求旺盛,在發展前景、薪酬待遇等方面具有競爭力,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大。
“元宇宙內容生產者將成為一種職業。”日前嗶哩嗶哩董事長兼CEO陳睿就對外透露,如今B站90%以上的內容由創作者生產,平均每月有380萬創作者上傳超1260萬個視頻。他預測,元宇宙中巨量的數字內容,也都會由UP主這樣的用戶去創作,而大量的創作者將借助內容的生產,成為在數字化時代下的新職業從業者。
“新職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主要跟經濟轉型升級以及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關。”中山大學教授、廣東省人民政府決策咨詢顧問委員會委員周永章認為,新職業蓬勃發展對整體的經濟壓力會有緩解的效果,各類企業都可以利用好這一優勢重振發展活力。
新職業將更具含金量
日前,首批“電子競技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廣東頒發,這也意味著電競從業者有了自己的“身份證”。“電子競技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提升了電競從業人員的含金量,也為有志于從事電競行業的年輕人提供了標準與努力的方向。”廣州體育學院休閑體育與管理學院院長王曉東就表示,證書的頒發能吸引更多人投身相關行業,為產業緩解人才缺口,為廣東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人才助力。
據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在數字新職業不斷涌現的同時,圍繞新職業相關的培訓和認證等工作也在不斷的推進當中,而依靠市場主體來提升新職業的含金量則成為了新的發展趨勢。據悉,包括“電子競技員”“區塊鏈應用操作員”等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中,像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平臺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新職業的人才培養上,互聯網平臺同樣積極參與其中,此前快手就推出了內容運營人才專項計劃,對入選人才提供公司優勢資源傾斜,進行2年期的高目標定制培養,并由業務負責人1V1指導,為新職業人才提供寬路徑的快速成長機會。
“數字經濟與傳統業態的融合成了催生新職業的重要驅動力。”美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就表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平臺,之所以能成為新型職業的培育平臺,原因在于以數字技術融合傳統業態,繼而促進了新模式新業態的出現和生長。據美團的數據顯示,平臺上由新業態孕育的新職業超過70種,包括外賣網約配送員、密室設計師以及傳統線下行業觸網后誕生的數字化運營師等。
“隨著時代和社會發展,我國經濟業態呈現了新特點、新趨勢,相應誕生了不少前景廣闊、需求量大,但因處于新興階段較少為人所知的職業崗位。這些新職業機會,既展現了中國經濟活力,某種程度也代表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方向。”據天眼查數據研究院近日發布的《新經濟下2022新職業百景圖》報告就指出,新職業帶來的就業機會如能消化,既能緩沖當下的就業壓力,給“穩就業”再上一道保險栓,也能為新興經濟業態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原動力,促進我國新經濟業態的可持續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而進入相關行業的從業者,也能由此進入一條朝陽賽道。
南方日報記者 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