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中國安全區塊鏈研究院(識鏈研報 用Web3和區塊鏈技術解決基因數據安全問題-識鏈科技)

    中國安全區塊鏈研究院(識鏈研報 用Web3和區塊鏈技術解決基因數據安全問題-識鏈科技)

    眾所周知,人類的基因數據是非常復雜的,包含了人的壽命、健康、種族、智力等信息。每個人的基因信息對疾病預防有重要指導作用,基于基因組學數據,醫療機構可以給予患者更精確個性化的治療。

    比如,如果能把收集來的個體基因信息進行縱向對比,就能追蹤個人身體健康的變化;如果橫向對比,更能產生對疾病預測、診斷等有幫助的重要信息。未來,基因數據可能會告訴我們更多的東西。但是這些數據如果泄露,可能會造成很多問題。

    一、行業痛點

    基因市場的痛點,主要集中在數據管理和數據泄露上:

    1. 數據孤島。例如這些基因數據往往存儲在孤立的某機構里,機構和機構之間無法進行數據流通。

    2. 個人對數據無擁有權。個人的數據提交給機構后,再無對數據的擁有權,因此會影響個人對貢獻數據缺乏積極性,進而導致可 獲取用于研究的數據量不足。醫療領域的技術研發之所以又難又慢,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藥廠、科研機構 拿不到數據。

    其實,解決上述的問題并不復雜。只要把基因數據放到區塊鏈上,數據產生者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數據,并決定把數據有償或無償分享給誰。

    二、Web3用例

    2016年,哈佛大學遺傳學先驅Georg Church與來自劍橋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Kamal Obbad、以及哈佛大學科學家Dennis Grishin共同成立了一家叫做Nebula Genomics的Web3初創公司。

    消費者只需花999美元(其實是價值999美元的項目代幣),就能讓該公司為你測試全部基因。用戶在獲得數據后,可將其存儲在Nebula Genomics的區塊鏈平臺中。其他研究機構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來購買脫敏后的數據。區塊鏈技術主要用來保障其數據和交易記錄的安全性。

    這樣來看,基因數據變成了一種類似于版權的東西。讓用戶享有數據的歸屬權和版權,并可通過出售數據從中獲益。

    除此之外,隱私公鏈 Oasis 也正在與Genetica合作,雙方將聯手構建一個基于 Web3 的大規模精準醫學基因測序平臺,用于大規模基因數據收集和分析。借助該解決方案,用戶可以保持對其基因組數據的控制,同時在他們的數據有助于醫學研究以幫助改善個性化護理時獲得獎勵。

    三、國內應用場景

    2019年,深圳市標準化協會發布了《基因數據流通區塊鏈存證應用指南》,該標準規定了基因數據流通區塊鏈存證應用指南的術語和定義、縮略語、基因數據流通區塊鏈存證 應用模型、基因數據流通區塊鏈存證應用原則、基因數據流通區塊鏈存證應用參與方、基因數據流通區 塊鏈存證應用關鍵過程、基因數據流通區塊鏈存證應用系統評估等,給國內的基因數據產業提供了參照標準。

    2020年,深圳先進院團隊將區塊鏈應用于多方協同合成基因信息安全存取,解決基因存儲中協同共享的安全和協同性問題,實現多方信息安全的增量編碼控制,突破基因存儲中多方編輯和協同共享的訪問控制,該項目獲得了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資助。

    在“區塊鏈+基因”的探索道路上,華大基因也在不遺余力的前進著。早在2018年,華大就成功上線區塊鏈BaaS平臺。之后又推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共建的生命周期表項目,以利用區塊鏈技術為罕見病基因數據建立多方惠益體系,并參與共建中國人群基因變異解讀標準數據庫。

    雖然區塊鏈及Web3技術在基因產業的應用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但識鏈科技分析師認為,該技術也存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基因區塊鏈項目也存在一些政策和倫理風險。

    首先,用戶是否有權出賣本人的基因數據?因為這種個人行為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泄露其親屬的基因隱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對其親屬造成潛在影響。其次,科學研究中所使用的基因數據只要把姓名、身份等信息隱去,就可以公開使用了嗎?恐怕,這些問題目前還沒有人能給出滿意的答案。

    不過,隨著區塊鏈技術進步和政策監管的完善,相關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能夠逐步解決。Web3本就屬于發展初期,和基因市場的融合也還需要一些時間去印證。我們期待未來的發展與變革。

    《識鏈研報》是識鏈科技推出的Web3.0分析報告,旨在深入解析Web3.0在不同行業的商業應用場景,以及相關政策的最新變化與發展方向。

    國內領先的Web3.0倡導者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