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數字經濟鄉村振興(構建鄉村數字生態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數字經濟鄉村振興(構建鄉村數字生態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數字鄉村是以數字技術的創新作為鄉村振興核心驅動力的新型經濟形態,近年來逐漸成為提振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成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這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了方向和路徑遵循。新階段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就要把數字化改革作為通往高質量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的“船”和“橋”,通過制定出臺規范化體系化的政策措施,為構建鄉村數字生態指明方向。

    科學謀劃

    完善鄉村數字基礎設施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改變人們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同時,也給鄉村生活帶來了煥然一新的面貌。目前我國縣域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高,鄉村數字基礎設施較以前有了快速發展,但仍然存在數字鴻溝加大、應用融合不足等短板,必須在夯實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基礎上做文章。要不斷提高完善數字化發展的基礎設施、終端等投入和建設,將互聯網與農業緊密聯系起來,擴大數字信息覆蓋面,加大數字與農業技術、農村發展的深度融合,持續推動破解數字鴻溝,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步伐;實施數字基礎設施升級行動,逐步推動5G和千兆光纖網絡向有條件的鄉村延伸;加大數字技術集成運用力度,給農業農村農民提供便捷化服務平臺,為鄉村振興插上“智慧翅膀”。

    青州市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注重推動互聯網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通過打造“一鎮一號、一村一品”數商興農模式,構建普惠共享、線上線下融合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帶動該市農特產品從“種得好”到“賣得好”,為鄉村振興賦能添力。圖為花農在青州(國際)花卉創業園里直播管理花卉。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曉光 攝

    精準施策

    促進數字技術與鄉村產業深度融合

    鄉村振興這一美好愿景的實現,離不開信息技術的保駕護航。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鄉村產業釋放出的數字紅利,逐漸成為催生鄉村發展內生動力的有力抓手。一是加快實現數字技術與鄉村多業態融合發展。通過數字云平臺打通農業農村大數據、物聯網等相關環節存有的障礙,推動農業各個環節數據間的互聯互通;農戶亦可憑借數字技術作支撐,采取“機器代人”工作模式,實現產業價值鏈的融合,提高農產品收入;二是充分發揮區域優勢產業,打造集成產業創新示范區,采取線上線下多種銷售模式,發展數字鄉村新業態;三是加快數字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全產業鏈條服務。

    數字賦能

    提升數字鄉村治理能力水平

    提高鄉村治理數字化水平契合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的要求,有利于促進鄉村善治、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方面充分借鑒智慧城市建設經驗,開發“鄉村小腦”,推進城鄉數字經濟一體化建設,實現數據資源共享和均衡配置;另一方面建立諸如“智慧社區”“鄉村政務”類的數字平臺,消除各個治理主體間的數據壁壘,方便信息的查詢,打造“互聯網+社會治理”的新型治理模式,最大限度實現信息間的互聯互通,從而有效提升社區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直播銷售貝貝南瓜。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尹莉莉 攝(資料圖)

    招才引智

    壯大數字鄉村人才隊伍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強大的信息人才隊伍是保證數字鄉村生態高效運行的血液,內生和外引是擴大數字鄉村人才隊伍的兩條有效途徑。從內生的角度來看,一方面要加大對現有鄉村信息人才的培訓力度,可以采取送到對口部門進行專項培訓,亦可將當地作為高校的實訓基地,借此掌握先進科技經驗;另一方面擴大人才隊伍的范疇,吸引本土人才、鄉村教師、新型農民加入到數字鄉村人才隊伍中來。從外引的角度看,要從福利待遇、優惠政策、人才晉升機制等方面考慮,創新人才引進和培養政策,做到既能“引進來”,更能“留得住”。

    (于秀芳,作者單位:諸城市委黨校)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