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金融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積極應對數字金融時代新挑戰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金融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積極應對數字金融時代新挑戰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目前,我國發展正處于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不確定因素。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需要明確大變局之中的新變化,辦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

    數字時代,數字新動能正在推動中國實現新發展。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攀升至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4.4%。在過去的十年里,隨著國家大力推進,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創新最活躍、增長最快、影響最廣泛的領域,是國家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支柱,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全面,廣大用戶共享數字中國建設成果。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當前,我國已進入了發展的關鍵時期,推動發展數字金融成為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一環。數字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利用數字技術進行融資、支付、投資等新的金融業務模式。通過創新性地引入新一代數字技術,如區塊鏈、云計算等,數字金融擴大了金融服務覆蓋面、降低了交易成本、優化了風險管理方式。

    長期以來,我國的金融服務業存在門檻高、普及率低、供過于求等問題,中小微企業和普通民眾的融資需要始終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這就限制了金融服務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正面影響。與傳統的金融業相比,數字金融提供了更為便捷的金融業務,使得金融服務的費用大幅下降,移動支付、數字保險、互聯網信貸等新型的金融業務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得到了迅速發展和普及,在加速資金流通、支持數字經濟發展和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等方面作用顯著,給整個社會的經濟和生活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數字技術的支撐下,生產、流通等環節發生了巨大變化,使企業之間的信息非對稱性大大減少,企業之間的交流和交易成本大大減少,企業的經營范圍越來越廣泛,各個行業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整體的經濟系統也越來越活躍。

    實踐證明,通過打造數字金融新業態、新應用、新模式,可以加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延伸金融服務半徑,拓展金融服務類別,擴大普惠金融的覆蓋面和受益面。當然,數字金融背景下,金融領域的數字化變革,對我國的金融安全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由于對新的信息網絡技術的依賴性,使得其風險具有更大的網絡性,其傳播速度更快,波及范圍更廣,通過網絡等渠道提供數字金融服務的便利性,有可能變為流動性風險的放大器。另一方面,數字金融也會被不法分子用作洗錢工具和逃避監管的手段,使數字金融發展存在隱患。

    不僅如此,數字金融也成為地緣政治沖突前線,美西方正在將“長臂管轄”的金融制裁延伸至數字金融領域,對此我們應防范其利用制裁,限制我國數字金融發展。當前我國正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工作,截至2022年8月31日,在全國15個省(市)的試點地區累計交易筆數達3.6億筆,交易金額實現1000.4億元,支持數字人民幣的商戶門店數量突破560萬個,數字人民幣在國內試點成效顯著。在跨境試點方面,數字人民幣作為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通過多種方式幫助人民幣國際化,讓境內外的交易主體更容易、更便宜地進行跨境支付。與此同時,需要提防美西方對數字人民幣的污名化,以及把金融制裁的技術手段延伸至我國數字金融領域,危害我國金融安全。

    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指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對于數字金融發展面臨的新風險新挑戰,我們應從三個方面積極準備:一是以新發展格局為戰略導向,瞄準數字金融的新場景,構建安全穩健的數字金融架構。同時規劃和建設產業數字安全系統,為傳統金融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持,積極制訂數字金融安全能力建設方案,以能力為主導,強化數字金融的安全保障。二是以安全為邊界進行數字金融業務實踐與創新。金融機構在利用外部力量推進數字金融業務時,技術提供商也依托業務場景、數據渠道等領域,持續深入到金融行業,對于風險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傳統合規風控遠遠不夠,應從數字金融的新業態帶來的新風險進行思考。由于機構、賬戶、數據、基礎結構等各環節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使得金融和技術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不清。因此,金融機構與技術提供商業務融合中,要探索建設前瞻性的數字金融安全平臺體系,必須以安全為界限,在安全基礎上實現業務創新。三是加快數字金融安全人才隊伍建設,建設金融安全領域人才梯隊。在數字時代的新挑戰下,需要具備財務管理、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多方面能力的專業人才。加強跨領域的合作,吸引大數據、區塊鏈技術人才進入數字金融安全工作,提高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金融科技運用水平,不斷優化更新數字金融安全人才隊伍知識結構,共創數字金融發展新局面。

    數字時代,必然要求與之相適應的金融服務能力,而隨著數字化金融的發展,監管部門與金融機構熟悉的傳統金融風險特性發生了巨大變化,對保障數字金融時代下的金融安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國人民銀行印發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指出,加快監管科技的全方位應用,強化數字化監管能力建設,對金融科技創新實施穿透式監管,筑牢金融與科技的風險防火墻。當前,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越來越依賴數字金融服務的同時,金融服務受到網絡攻擊的數量也在增加,數字金融的普惠性和安全性需要齊頭并進。要全面加強數據能力的建設,促進信息資源的有序共享和整合,在保證信息的安全性和隱私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信息資源的潛力,提高金融服務的質量;加強數字技術的金融應用,完善科技成果運用的制度和機制,構建開放、創新、合作共贏的產業生態。(李佐紅,作者單位:四川大學經濟學院)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