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元宇宙 資本(炒房、林俊杰、割韭菜:元宇宙是資本騙局,還是人類歸宿?)

    元宇宙 資本(炒房、林俊杰、割韭菜:元宇宙是資本騙局,還是人類歸宿?)

    視頻請看下面鏈接:

    虛擬土地賣出2700萬天價,元宇宙的盡頭,是房地產?

    你覺得,在“元宇宙”里買一塊地,需要多少錢?

    林俊杰的答案是4萬美元,11月23日,林俊杰宣布在Decentraland上購買了3塊虛擬土地,價值約12萬美元。

    不過相比于虛擬世界里不斷刷新的地價記錄,林俊杰的這幾塊地,只能說是九牛一毛。

    2021年6月,虛擬地價記錄為91.3萬美元。

    11月,24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52萬元),565平方米,一平米2.7萬,是不是比你家房價還貴?

    12月,記錄進一步刷新到了430萬美元,2739萬人民幣。而這塊地的購買者,正是6月份創紀錄的虛擬房地產開發商,Republic Realm。

    Republic Realm在19個不同的元宇宙平臺上擁有大約2500塊數字土地,和現實中炒房類似,生財之道包括先將虛擬土地空置,等待元宇宙概念升溫升值,或者花錢設計建造虛擬住宅或購物中心,進而開辟財路。

    沒錯,在很多人還不知道元宇宙是什么的時候,炒房大軍已經沖進了元宇宙,當起了地主,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宇宙的盡頭可能是鐵嶺,但元宇宙的盡頭,是房地產。

    有人苦笑,現實世界里買不起房?沒關系,虛擬世界里可能也買不起。

    那么,虛擬世界的房地產究竟價值幾何?

    到底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為何爆火?我們又應當如何看待元宇宙?

    薛定諤的元宇宙

    盡管近期元宇宙爆火,所有人張口就是元宇宙,但是一個明顯的尷尬是,好像沒有誰能說得明白到底什么是元宇宙。

    就在沒人能說明白什么是元宇宙時,一大堆人就已經開始賣課了,頭一波韭菜已經被割殘了。

    目前元宇宙發展仍處于早期,沒有一個公認的權威定義,換句話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元宇宙。

    所有人都在“盲人摸象”,有人摸到了鼻子,有人摸到了耳朵,有人摸到了腿。

    不過不管摸到了什么,與大象都還有很遠的距離。

    這是被引用的比較多的幾種關于元宇宙的定義,知道你們也懶得看,總結下來就是:

    一,元宇宙是個縫合怪,它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個融合了各種各樣的技術的概念,包括擴展現實(VR/AR/MR)、數字孿生、區塊鏈,等等等等,所以也難怪會有元宇宙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的說法;

    二,既然元宇宙是融合了各種技術的一個概念,那么元宇宙是個什么概念呢?

    元宇宙的英文是Metaverse,universe宇宙,Meta源自希臘文,超越的意思,所以有人說,元宇宙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超宇宙,也就是超越現實的宇宙。

    由于VR/AR、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我們在現實的宇宙之外,有了一個虛擬的宇宙。

    相比于元宇宙聽起來這么高深莫測,超宇宙還是相對容易理解些。

    所以,元宇宙可以大致理解為一個虛擬宇宙,不過這個虛擬宇宙并非完全獨立于現實世界,而是與現實世界相互連通的。

    再具體一些,元宇宙具有哪些特征?也就是再給元宇宙這個虛擬世界加一些修飾語。

    對于元宇宙的特征,雖然同樣沒有公認的權威看法,但是大同小異。

    一定要用幾個詞概括元宇宙的特征,一是沉浸,二是開放。

    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入,并且開放技術接口,比方說其他人可以給某個游戲加個擴展包。

    三是UGC,即用戶生成內容,四是經濟,有完整的經濟體系,可以交易,可以打工賺錢,五是虛實融合,包括虛擬身份、社交關系、數字資產等不但能夠貫穿各個虛擬世界,并且可以在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轉換。

    這幾點和現在的互聯網世界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比如你在某一個游戲力的金幣,沒辦法轉換為另一個游戲里的裝備。

    到這里,不知道大家對元宇宙,是不是有個基本的概念了呢?當然,如果你有獨到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理性討論。

    元宇宙為何爆火?

    2021年3月,將元宇宙寫在招股說明書中的沙盒游戲平臺Roblox,上市首日股價暴漲,市值較一年前暴增10倍,引爆資本圈。

    隨后,臉書改名Meta,科技巨頭搶注元宇宙商標、投資元宇宙概念公司,政府成立元宇宙研究中心,有的上市公司公布了與元宇宙相關的消息,最牛股價能連續漲2個20cm。

    幾乎是一夜之間,元宇宙成了一種現象。

    2021年,也因此被稱為元宇宙元年,但是實際上,元宇宙的概念,早在幾十年之前就已經出現于科幻作品中。

    那么到底是什么,讓元宇宙在2021年火了起來?

    一是用戶,二是資本,三是技術。

    從需求層面看,一方面線上生活本身就已經逐漸成為常態,而疫情又在客觀上加速了人類社會數字化遷徙的速度,發布會、演唱會、畢業典禮,很多場景都被搬到了虛擬世界;

    另一方面互聯網雖然改變了世界,但無論是社交、購物還是娛樂,當前互聯網的呈現方式無非是文字、聲音、視頻,內容呈現單一,用戶體驗單調,用戶本身期待新的體驗,期待全新的交互方式,擺脫“拇指黨”。

    從技術層面看,1992年科幻小說《雪崩》出版時就已提及元宇宙,但并沒有引發元宇宙現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當時技術跟不上想象的步伐。

    科幻小說《雪崩》

    如今雖然技術仍然沒有完全跟上想象的步伐,擴展現實、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技術肉眼可見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這些技術的發展,至少為元宇宙提供了一個可見的樣本。

    比如NFT的火爆,至少證明了可以在數字世界進行數字資產的交易,而傳統互聯網世界里,復制數據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何談數字資產,何談交易。

    從商業層面看,巨頭們真金白銀砸出去,不那么陰謀論的講,是看中了元宇宙的商業前景。

    為什么巨頭要搶注商標?為什么臉書要更名?講個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從前有幾個賣面包的,谷谷牌面包、推推牌面包、臉臉牌面包,競爭激烈。

    結果有一天,臉臉牌面包直接改名叫面包牌面包,其他幾家瞬間石化。

    爭名,無非是為了奪利。

    互聯網發展至今,用戶滲透率逐漸見頂,巨頭們陷入內卷化競爭,導致“沒有發展的增長”。

    而元宇宙,雖然只是一個縫合怪,背后的技術都還沒有突破性的創新,但是因為足夠大,足夠撐起一個宏偉的故事,所以還是為資本逃避內卷提供了新的契機。

    盡管元宇宙是不確定的存在,但卻符合資本對未來的期許。

    如何看待元宇宙?

    不過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元宇宙現象里,盡管用戶期待新體驗,資本需要新出口,但是資本和普通人對元宇宙卻有著截然相反的看法。

    資本瘋狂追捧元宇宙的同時,大多數人卻認為這是一場騙局,是資本在炒概念,割韭菜,當然也有人漠不關心。

    也有人抵制元宇宙,認為人類的未來,應當是星辰大海,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奇怪的現象?

    首先就是我們前面說到的,無論是元宇宙還是它背后的種種技術,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頭號玩家》里的綠洲,是元宇宙的下一個目標,但是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或許就需要50年。

    我們離元宇宙到底有多遠?這個問題短期內可能不會有答案。

    其次是借著這樣一個概念模糊、遙不可及的元宇宙,各種套路和騙局開始滋生,販賣焦慮、賣書賣課、借機斂財。

    有人單靠賣網課就月入百萬,結果購買“教材”的人卻發現內容大多是復制粘貼,購買網課的人發現課程內容空泛,完全可以通過搜索了解。

    既然如此,那么是不是就此把元宇宙和騙局劃等號就可以了?

    這里借用一下杰哥的朋友,國金的一位基金經理陳恬的觀點,對于元宇宙這樣的新生事物,他會去關注,至于投不投資,是另一回事。他在真正參與之前,一定會先做足夠的研究。

    國金基金陳恬

    盡管杰哥和陳恬對哪個動漫角色最會賺錢有分歧,但對元宇宙的看法大致相似,元宇宙無疑還在相當早期的階段,可能蘊含巨大的機遇,但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比如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就總結了元宇宙面臨的十大風險。

    但是對于新生事物,也不建議大家一棍子打死,漠不關心。雖然現在元宇宙還只是一個詞兒,但如果元宇宙真的是未來趨勢,是下一代互聯網,那么元宇宙將會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

    只有認識到這樣的可能,提前擁抱變化,才不至于在變化到來時變得被動。

    對于新生事物,應該保持好奇,但也要警惕忽悠。

    參考文獻:

    1. The Metaverse: What It Is, Where to Find it, and Who Will Build It ,By Matthew Ball

    2. 2020-2021年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

    3. 易凱資本元宇宙報告:從0到∞,我們眼中的元宇宙,易凱資本

    4. 關于元宇宙(Metaverse),我所知道的一切,互聯網怪盜團

    5. 元宇宙熱潮:一場“數字社會大躍進”,龔偉亮

    6. 程實:元宇宙是縫合怪嗎,程實等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