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宇宙的大佬們(“多元宇宙”是萬能的,也是無能的)
◎北大獾
還沒形成什么深刻的印象,漫威電影宇宙第四階段已經臨近尾聲了。早年看漫威,還在影院里,就想搜索下一部上映的時間。現在之所以還在追,似乎只是延續十幾年來的習慣。往往聽到別人議論,才意識到可以去看電影了。看過以后,卻又增加了新的疲憊。
第四階段最主要的特點:一是新人上位,二是多元宇宙。前者而言,《獵鷹與冬兵》《黑寡婦》《鷹眼》,用意都在于此。獵鷹要接班美國隊長,黑寡婦要推出妹妹,鷹眼要教育徒弟,據說,下一步還有浩克的表妹。連著幾部看下來,無論劇作還是角色,都難說叫人眼前一亮。至于多元宇宙,則在《洛基》《假如……?》《蜘蛛俠:英雄無歸》中漸次鋪開,直到這一部《奇異博士2:瘋狂的多元宇宙》,意在淋漓盡致地表現。
對于多元宇宙的設定,我個人始終缺乏好感。但也可以理解,對于如此漫長的系列電影來說,獨立的劇本創作,空間已經越發狹窄,因此不得不向漫畫原作汲取更多靈感。漫威漫畫歷經八十多年,已經無法脫離多元宇宙而單獨成立,電影自然難免受制于此。對于電影運籌而言,多元宇宙至少帶來兩種可能:一是主角和來自其他宇宙的自己作戰。基本一致的個性和能力,搭配不同的背景和選擇,使得新人物一出場就自帶光環,可以令人信服地給主角制造困難或提供幫助。
這一次,我們自己的(或者說編號616宇宙的)奇異博士,在宇宙穿行中一共遭遇了三個自己:一是和超能力小姑娘一起穿越來的尸體;二是838宇宙引發宇宙對撞已被處死而影響尚在的陰影;三是受到黑暗神書誘惑在不同宇宙作惡的妖魔。在838宇宙接受檢測的時候,電影告知我們,不同宇宙的兩個奇異博士,不僅思維方式接近,甚至傷痕近似度也達到98.6%。那么,如何在相近命運、相近個性——比如失去愛人、神機妙算、城府極深等等——的基礎上,實現精神上的突破,從而拯救多元宇宙,就成為對“我們的”奇異博士的考驗。
第二種可能性,是在主角身邊環繞各種本不該出現的、熟悉的配角。最顯眼的就是卡特特工。真可謂“我是漫威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她好像就住在漫威的攝影棚里,隨時待命。開始是記憶閃回,后來是改變時間軸制造平行宇宙,現在則堂而皇之地告訴你,平行宇宙本來就有一大堆,一切皆有可能。
因此,當美國隊長不再參演,隨叫隨到的卡特隊長就成為他的平替版本。這使得《奇異博士2》有點像一支NBA球隊,全隊薪資總額受限,隊中只有奇異博士和緋紅女巫兩個超級巨星,又想形成抱團的效果,只好借助多元宇宙概念,給普通球員也取個綽號,假裝他們是明星吧,于是有了這一部電影中的光照會。
理論上,多元宇宙設定當然還能帶來多元景觀的呈現。可是,為了保持不同宇宙在社會結構和人際關系上的相近,漫威的想象力也被束縛了手腳。電影彰顯不同宇宙之間區別的橋段,竟然不過是講其他宇宙的紅綠燈和我們不同。此外,也不過是奇異博士換個發型,或是留個胡子一類,無關痛癢。
總而言之,漫威的這種手法,就叫做吃老本。將系列電影中已有的成型搭配拆散,重新排列組合,打破了電影作為架空藝術、幻想空間的職能,以迎合粉絲的觀影趣味。這是創造力衰竭的標志。此前,我也為《蜘蛛俠:英雄無歸》里三代蜘蛛俠的同框激動不已。那是多元宇宙概念最輝煌的一刻,足以掩蓋電影本身的孱弱。可是,這種創意到底不過是一錘子買賣。二十年來的情懷,只夠消費這一次。漫畫改編史上,其實也只有蜘蛛俠有這樣的潛力可挖。
十幾年下來,英雄們無休止地談情說愛、苦悶不舍、家國情懷……人人都是苦大仇深。以至于還想在漫威電影里收獲有新意的情感,就只好一邊面面俱到,照應不同的關系;一邊疊床架屋,表達扭曲的情感。
電影處理了奇異博士多方面的情感,對克里斯汀,對王,對旺達,對穿行多元宇宙的小孩子,都能做到首尾照應。可是無論在哪一方面,都不能打動人心,不過勉強縫合而已。然而,為了配合奇異博士的演出,漫威叫已經在《旺達與幻視》結尾解除精神危機的旺達,在這一部電影里瘋狂得變本加厲,就真是讓人神傷。
也許是從其執掌時間寶石上得到啟示,兩部奇異博士,都喜歡從尼采的永恒回歸思想上薅羊毛,堪稱逆練尼采。如果說第一部的結尾,奇異博士借助無限回歸與多瑪姆達成協議,還有機巧、別致的效果。這一部里的旺達,則徹底顛倒了尼采的主張。尼采說:“這就是生命嗎?好吧!那就再來一次!”旺達補充說:“我同意!但是要換一個宇宙!”多元宇宙竟然提供了一個重新投胎的機會,可以消滅宿主,占據對方的人生。這種既溫情又殘忍的扭曲辦法,尼采再世,不知當做何想。若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在尾大不掉的巨輪上強行轉彎,我們的旺達,本來絕不會如此。以追尋幸福的名義,將扭曲感貫穿始終,也正是這部電影給我最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