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數字化供應鏈金融(數字技術激活供應鏈金融發展活力)

    數字化供應鏈金融(數字技術激活供應鏈金融發展活力)

    如何提升供應鏈金融服務效率,讓更多的資金有效傳導至鏈條末端的小微企業,是時下供應鏈金融須重點解決的問題。而數字技術則可以成為解決這一難題的突破口。

    在政策紅利和技術變革的共同作用下,除了銀行業機構之外,金融科技公司也在數字供應鏈金融領域加大探索力度,力爭發揮自身的數字資源稟賦,整合多個供應鏈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解決傳統供應鏈模式痛點,幫助更多供應鏈條上的中小企業快速獲得融資。

    在產業互聯網和數字技術深化發展的當下,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成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新模式。

    銀保監會和人民銀行近日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動產和權利融資業務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支持銀行機構深化動產和權利融資業務創新,提升應收賬款融資服務質效,優化商品和貨權融資業務,發展基于供應鏈的應收賬款融資、存貨擔保融資等業務,積極開發體系化、全場景的數字供應鏈金融產品。

    作為集合信息流、物流、商業流和資金于一體的金融活動,供應鏈金融是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有效方式。近年來,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據中國服務貿易協會供應鏈金融委員會測算,2020年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約為15.86萬億元,2022年將進一步提升到19.19萬億元。

    盡管發展前景廣闊,但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仍有一些基礎環節需要完善。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大部分金融機構對供應鏈金融領域的開拓,主要限于應收賬款融資、商業保理、質押貸款等產品層面,此外,產業鏈條上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局面也沒有根本改變,整個供應鏈金融生態的發展優化仍有巨大空間。

    實際上,傳統的供應鏈金融以核心企業為主導,金融機構通過服務一家核心企業,依托小微企業與核心企業之間的交易往來、應收賬款等商業數據為其提供授信及其他金融服務,以此來彌補小微企業信用的不足。而隨著產業互聯網的深化發展,越來越多的核心企業在其上下游漸漸聚合了數以萬計的小微企業,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的弊端就暴露出來,即對核心企業的信用或擔保比較依賴,產業鏈條末尾的小微企業難以獲得及時有效的融資服務。

    “在數字經濟時代,金融機構對企業貸款授信的節點眾多,如場景獲客、數據服務、反欺詐、貸后管理等,而與供應鏈金融相關的多是一些以短、小、急、頻等為融資需求特點的中小企業,單純依靠金融機構來完成上述全部鏈條的操作,成本過高。”某商業保理公司從業人士告訴記者。

    由此,如何提升供應鏈金融服務效率,讓更多的資金有效傳導至鏈條末端的小微企業,是時下供應鏈金融須重點解決的問題。而數字技術則可以成為解決這一難題的突破口。

    近年來,有關部門多次出臺相關文件提及數字技術對供應鏈金融優化升級的作用。除了《意見》之外,2021年,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若干措施》指出“提高供應鏈金融數字化水平,引導金融機構開展標準化票據融資業務”;2020年,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八部門發布的《關于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要求提高供應鏈融資結算線上化和數字化水平。

    在政策紅利和技術變革的共同作用下,除了銀行業機構之外,金融科技公司也在數字供應鏈金融領域加大探索力度,力爭發揮自身的數字資源稟賦,整合多個供應鏈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解決傳統供應鏈模式痛點,幫助更多供應鏈條上的中小企業快速獲得融資。

    就金融科技公司的實踐來看,在以科技手段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創新方面,既有公司發力應收賬款線上確權、流轉和融資,提升應收賬款融資服務質效,也有公司嘗試探索應用區塊鏈等技術,實現鏈上應收賬款簽發、確權、轉讓、質押等信息的記錄和驗證。

    中企云鏈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通過利用數字技術打造的供應鏈金融平臺,能在不改變原有應收賬款賬期的前提下,將供應商的應收賬款通過電子債權憑證完成核心企業確權,并且根據企業實際貿易需求進行拆分、流轉,或到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并以核心企業的授信價格融資,降低供應商融資成本。

    截至2022年9月末,已有近20萬家中小微企業通過中企云鏈旗下的云鏈平臺獲得供應鏈金融科技服務。

    京東科技于9月底也公布了其全新的供應鏈金融科技戰略。據悉,其供應鏈金融科技服務以京東的產業和科技能力為基礎,對外輸出針對不同場景的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幫助金融機構能夠有效實時掌握供應鏈上下游不同融資客戶的真實經營情況和資金動向,從而有效降低獲客、風控、運營等系列成本,繼而為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企業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類似中企云鏈、京東等公司通過利用數字技術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可以解決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一些長期存在的“堵點”和信息不對稱問題,如驗證貿易、票據的真實性,應收賬款確權,判定融資主體的信用等,由此來幫助中小企業更容易地獲得貸款,同時提升整條產業鏈的資金使用效率,構建起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性生態。

    “風險控制仍是供應鏈金融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中國外貿金融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詠軍表示,供應鏈金融雖然有各式各樣的業務模式,但說到底還是一種信用業務,對于所有參與供應鏈金融的主體而言,尤其是參與的金融機構,做好供應鏈金融還是要穿透風險,只有把風險控制住,這個業務模式才能持久,最終才能使供應鏈金融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

    同樣,數字技術也能夠為供應鏈金融風控提供更多助力。業內人士認為,技術手段使得信息更為透明,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融合應用為平臺風控水平升級提供可能。大數據在數據采集分析方面提供了資源依托,人工智能在數據識別處理方面給出了優化路徑,區塊鏈則在防止數據造假和智能合約方面取得突破。上述金融科技的綜合運用,為供應鏈金融平臺智能化風控能力的強化打下堅實基礎,賦能供應鏈金融數智化發展。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相關文章
    草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