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ai中臺(百度“元宇宙”中開發布會,首推數字人平臺,用三大AI工具賦能開發者)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徐珊
編輯 | 云鵬
智東西12月27日消息,今天百度Create 2021大會在自家的元宇宙平臺“希壤”上舉辦。會上,百度回望了此前11年在AI領域的應用成果,并正式推出了數字人平臺“百度智能云曦靈”,該平臺可以為大家提供多種不同類型的數字人生成和內容生產服務。
此次大會匯聚了國內不同領域的學者以及從業者,討論AI行業應用前景和發展方向,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等人均發表了自己的深入見解。
李彥宏認為,智能交通將是影響未來10-40年的重大變革;《連線》雜志創始主編凱文?凱利覺得AI是未來世界的重要引擎;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先生則表示,“AI技術將會逐漸滲透到航天領域,讓一些操作過程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一、入局AI行業11年,百度手握哪些秘密武器?
“社會進步主要是由技術創新驅動。第一代創造者用蒸汽改變了人類社會,第二代創造者用電力照亮了人類文明,第三代創造者進一步用信息重構了地球村。今天,隨著技術浪潮不斷奔涌向前,我們來到了人機共生的時代。而新一代創造者,他們手中改變世界的工具,正是人工智能。”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講道。
會上,李彥宏談到,百度已經開發者們打造好“AI工具箱”,內含百度大腦、百度飛槳,百度知識增強大模型等。“我們引以為傲的百度飛槳平臺,已經凝聚了406萬開發者,服務了超過15.7萬家企事業單位,覆蓋數十個行業,創建了47.6萬個模型”。
AI將會為我們拓展哪些新的發展空間?李彥宏認為,智能交通將是影響未來10-40年的重大變革。“我們希望構建的智能交通,是從自動駕駛出發、基于聰明的車、智慧的路的智能交通,是把人工智能、5G通信、云計算等技術,是深度融合到交通領域的智能交通。”
百度描繪的智能交通圖景
百度認為智能交通至少需要解決兩大難題:減少90%道路安全事故、系統解決擁堵問題。據悉,全國數十萬個城市路口,因為AIR智能道路系統,將實現“城市級”的信控實時優化。
AI除了在智慧交通領域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在太空探索領域同樣也具有較高的技術價值。
李彥宏覺得AI的感知和控制能力已經在航天航空領域較為廣泛的應用。比如感知能力,從月球、火星回傳的海量圖片數據,人們可以利用AI感知能力來識別和分析月球和火星地表的情況,相比人工篩查效率,提高了千百倍。
著名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先生補充道,“AI技術將會逐漸滲透到航天領域,讓操作過程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人工智能無節制的應用同樣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李彥宏講到,“能否打造出負責任、可持續的AI,全都取決于創造者的歷史責任感”。百度一直堅守人工智能倫理的四原則,分別明確了AI的最高原則、創新愿景、存在價值和終極理想是什么。
AI不但在現有的一些場景中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同時,在未來同樣擁有巨大的發揮潛力。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理論物理學家、電影《星際穿越》科學顧問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向大家介紹到講述了黑洞的形成過程,以及AI領域的未來應用前景。
二、百度CTO王海峰:解決機器理解難題,百度打造“文心”大模型
“百度自誕生之日起,就與AI息息相關。大家熟悉的搜索引擎,需要用到自然語言處理等AI技術。”百度CTO王海峰講道。
據他介紹,過去十余年,百度入選了全球4大AI巨頭、全球AI公司五強、全球50家最聰明公司等榜單,連續三年入選MIT科技評論十大突破技術,連續三年中國AI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在AI領域,百度已經收獲頗豐。
AI領域的關鍵問題之一,如何讓機器能夠理解人類的語言?百度認為機器理解真實世界需要聽懂語音、看懂圖像視頻、理解語言,這將涉及突破不同語言模態、異構信息的語義融合統一難題。
近日,百度發布了全球首個知識增強的千億大模型“文心”,讓機器有了同時學習和理解多種語言的能力,這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單體預訓練語言模型。
不僅如此,王海峰還向大家介紹了百度大腦在核心技術、開源開放平臺、算力底座,以及前沿技術方面的融合創新成果。
會上,百度還正式推出了數字人平臺,該平臺為大家提供多種不同類型的數字人生成和內容生產服務。
同時,王海峰向我們介紹到,百度如今在量子計算、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應用成果。比如說,百度與重慶兩江地區聯合打造“AI+工業產業基地”,從“點、線、面、體”多個層次深度賦能,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推動地域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連線》主編凱文凱利:3D互聯網具有三大特征,人工智能將成為新引擎
《連線》雜志創始主編凱文?凱利認為,第一代網絡已經完成了所有信息的數字化,像電子書、文件和數據庫都進行了數字化。第二代網絡是將社交網絡中的人際關系和人的行為都數字化。
“現在我們處在第三代網絡,最終我們將實現剩余萬物的數字化,包括所有的空間、建筑等。”他還提到,這將意味著整個世界都將受算法搜索影響。
凱文?凱利表示,鏡像世界的核心屬性之一是機器可讀性,機器可讀性將奠定未來世界的基礎。而空間3D互聯網擁有三個維度特點,體積空間位置、存在感和沉浸感,是屬于帶有空間疊加的現實世界。
沒有大量低成本的AI技術就沒有元宇宙,AI是運行這個世界的重要引擎,觀察、分析、監測等大量的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智能。同時,他還講到,盡管目前有一些計算可以在手機上進行,但大量數據仍然在云上進行。”
有關鏡像世界的落地情況,凱文?凱利認為將會率先在工業和企業領域落地。“我們將用它來培訓人們,并且指導、糾正和幫助人們理解。”
四、英偉達亞太區總裁Ravmond Teh:英偉達即將推出“地球”數字孿生產品
“加速計算推動了現代AI的發展”英偉達全球副總裁暨亞太區總裁Ravmond Teh講到,從計算機圖形學、AI、數據科學到機器人,英偉達已經為300萬名開發者創建來150多個加速庫,助力開發者將新技術與客戶業務快速結合。
據介紹,英偉達Omniverse可對物理世界進行建模,幫助客戶創建全數字化的3D世界,模擬工廠生產線、倉庫、生物系統以及5G網絡。“已經有500多家合作伙伴基于此平臺進行開發。”
同時,Omniverse Avatar整合來語音、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理解、智能推薦等Ai技術,可幫助客戶打造不同的數字人。“下一步,英偉達將構建地球的數字孿生——Earth-2,來模擬和預測氣候變化。”
結語:AI將成為構建空間互聯網重要的工具
此次會上,百度不僅從底層框架、核心技術、算法底座三大層面介紹了以百度大腦為核心的AI生產力平臺擁有哪些優勢,而且也探討了AI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前景。
在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人工智能就已經成為了主要的11項重點行動之一。據悉,2016年-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154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28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9.79%,預計在2025年將超過4000億元。
AI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政策支持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要,在AI這條賽道上,國內企業已經逐步邁入正軌,未來國內AI企業能否憑借自己的優勢,獲得AI行業的“第一桶金”,我們將持續觀察。